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 摘自《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英国 “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2)据材料概括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指出德、法两国政府与议会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
材料三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3)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试举两例说明。请指出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材料四   图一: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图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图三:吉林梨树县四大家村的选举会场

图一                                        图二                                 图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作出的努力。
(5)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建议?
2016-11-18更新 | 5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摸拟考试历史卷
2020·江苏·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10分)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武士阶级的变化是近代日本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很贫困,尤其是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更是困苦至极。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屈身从事过去被人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摘编自《世事见闻录》

材料二

1871年是最重要的一年,6月,平民被准许骑马,9月,武士被允许“散发”、“废刀”,10月,准许武士和平民通婚。据统计,1872年日本有士族425872人,加上家属合计1941286人,他们每年领取的俸禄消耗了日本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明治政府采取了渐进的手段,以发行债券或赎买等方式逐渐取消俸禄,消灭了武士阶级。

材料三

在日本的近代化中,武士曾经起过独特的作用。它既是倒幕的领导者、明治维新后近代化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因近代化的推行而逐步衰落。然而武士道精神却并未随之消亡,而是在日本社会中长期延续下来,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

——摘编自吴乃华《论武士与日本的近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当时日本武士的地位和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逐步消灭武士阶层的举措及目的。(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士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什么“独特的作用”。(3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9年是京张铁路通车110周年纪念,也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逝世100周年纪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詹天佑是中国铁路之父,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詹天佑的主持下,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胜利通车。京张铁路的工程难度之高在当时的筑路技术条件下堪称之最,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铁路早期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过程。詹天佑将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草拟的毕业生升转帮工程司暨递升副工程司办法,以及应具备合格之品行及学识的要求,正式规定章程。这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905年,詹天佑大力倡导全国铁路采用1.435米(4英尺8英寸半)的国际标准轨距。1918年在交通部公布的《国有铁路建筑标准及规则》中又明确规定了这一标准,以后中国各时期的政府均以此为据。

——摘编自刘宁《非凡的詹天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张铁路在中国铁路建筑史上的历史地位,分析詹天佑对中国铁路建设的重要贡献。(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詹天佑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人物传记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4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玛雅文明是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我们面对着玛雅遗址异常灿烂的古代文明,谁都会情不自禁地问: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史学界的材料表明,在这些灿烂文明诞生以前,玛雅人仍巢居树穴,以渔猎为生,其生活水准近乎原始。有人甚至对玛雅人是否为美洲土著表示怀疑。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南美丛林中这奇迹般的文明存在着一种渐变,或称过渡阶段的迹象。没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难道玛雅人的这一切是从天而降的吗?


的确,这一切是从天而降的。地面考古没有发现文明前期过渡形态的痕迹,分析在此之前的神话传说,也无线索可言。玛雅文明仿佛是一夜之间发生了又在一夜之间轰轰烈烈地向南美大陆扩展。

——上述材料摘编自《古代文明未解之谜》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报刊的一些文章看,认为包括医学、历法、习俗、音乐等方面印第安与中国古代十分相似。另外,墨西哥瓦哈卡地区印第安人“我”“你”“他”的发音及玛雅人“人”“镇”“银”等发音与汉语发音相同。美国考古学家也宣称在美西海岸海底发现了3000年前古代中国的石锚……总之,关于中国古人早就到达美洲的说法,差不多已持续200多年了。

——摘编自钟婴《印第安人会是我们的远亲吗?》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材料一中对玛雅文明的由来持什么观点?(4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洲文明与中华文明有关联”的主要依据。(6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皖南古村落,地处安徽南部的山岭川谷崎岖之中,与山有着浓浓的情怀,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但皖南古村落同样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水有着不解之缘。……正是由于皖南古村落聚居环境的独特性,其水景观也呈现独有的特征。它既不同于江南水乡古镇般水气氤氲如泽国,也不同于黄河中游的“关中八水”般浩浩然泾渭分明,更不同于西南高原的江河般漭漭奔腾。

——摘编自朱姝莹、陈永生《皖南古村落水景观特征分析》

材料二   

徽州文书是指宋朝到民国徽州所属六县及与之相毗邻的淳安等县遗存的契约文书,呈现出以土地文书(土地所有权、经营方式的变动等)、商业文书(商业合同、账簿等)、宗族文书(祭祀、族规、家法等)为大类的特色。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皖南古村落水系的特征,并分析其水系独特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徽州古文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2020-03-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学科网3月第一次在线大联考(江苏卷)
3 .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试对此阐明你的看法。
B【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国的建立,在欧洲广泛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初在反对拿破仑一世的解放战争中,一些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主张把居住在欧洲境内的所有日耳曼血统的人统一到一个民族国家之内。普法战争使德国完成了统一。19世纪60、70年代,以操德语或日耳曼语的居民实现政治统一为目标的理论和主张,后来发展为反映德国大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扩张野心的沙文主义思潮,又名“泛日耳曼主义”、“泛德意志主义”。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出现了各种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团体,最有名的是1891年成立的泛日耳曼同盟(又译泛德意志同盟)。--同盟的机关报《泛日耳曼报》炮制和宣扬“地缘政治学”、“生存空间论”、“人种优劣论”、“武力决定论”等学说和理论。
——摘自百度百科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以北美为例说明“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指出,德国民族主义在普法战争前后的不同表现及其不同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推崇怎样的民族主义?
C【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传统国际法认为,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合法的,国家有诉诸战争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即所谓的“诉诸战争权”。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许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材料二 1.在国联成立以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大家都认为每个国家都是判断自身行动的唯一和最高裁判,因为国家再不服从任何更高的权力,对于其他国家的批评或质问,国家都有权利表示愤慨。
2.国联是人们为组织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采取的第一个有效步骤。在这个秩序中,人们可以超越国家传统、种族差异和地理上的阻隔看到并促进人类的共同利益。
国联作为一个工作机构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它所努力促进的理想,它所引起的希望,它所制定的方法,以及它所建立的机构,都已成为文明世界政治思想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影响将一直存在到人类消除国家和民族界线的融洽无间的时代。
——摘自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联形成的时间及宗旨。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当今世界各种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事实,分析国联为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D 【历史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爱因斯坦
材料二作为科学家,他的理论非常深奥,一般人无法领悟。作为思想家,他的见解相当深邃,普通 人难以理解。可是,这样一位科学精英和思想精英,为什么会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并 受到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尊敬和爱戴昵?……爱因斯坦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的世界公民。
——《爱因斯坦与大科学的诞生》
(1)材料一中“牛顿创造的概念”、材料二中爱因斯坦的“理论非常深奥”分别指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1952年11月8日,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提名爱因斯坦为总统候选人。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被提名为以色列总统候选人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9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陕西省西安市五大名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圈地运动迫使大量农民进城,使得城中的流浪者大量增加,产生很多的社会问题。为此英国政府于1662年颁布了著名的“定居法”,其主要内容是将在异地特别是大城市居住的权利与财富联系起来。“在当地年房屋租金为10镑以下的外来人口”可以被遣返回原籍,而当时工人年收入大约5英镑。如拒绝返回,将被送入“济贫院”,接受强制劳动。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定居法引起了工人和越来越多的工业资本家的不满。到了20世纪初,在面对英国各地兴起罢工风潮、英国失业人口增加等这些棘手的社会问题时,定居法则只能起到火上浇油的效果。

——摘编自张绍忠《英国“户籍制度”缘何被取消》

材料二   1871年,日本政府颁布《户籍法》,一“户”指同住一地的家族全体成员。户主是家族之长,由嫡长子继承,可以凭借申报权掌握对整个家族成员人身的控制权。此后日本通过对《户籍法》的三次修订,逐步强化了户主权。一方面,这符合封建色彩浓厚的财阀集团、地主阶层的利益。另一方面,这继承了封建时代的武士道之“忠”和家族之“孝”,用家族制度来保证人民对天皇(以及天皇的政府和军队)的绝对服从。这使个人权利的伸张脱离了法制基石,最终在进入昭和时代后,日本极端国家主义思潮泛滥。

——摘编自王鹏飞《近代日本户籍制度的建立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英国1662年“定居法”和日本1871年《户籍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阐述近代英国和日本户籍制度的相同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日本天皇是日本君主的称号,相传为日本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后裔,也是神道教最高领袖,日本国家象征。从神话传说的神武天皇到现在明仁天皇共125代。

一、古代天皇制(7世纪初至1868年明治维新)

604年圣德太子制定宪法,规定了君权的崇高性,提出“国靡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自1185年镰仓幕府建立至1867年德川幕府大政奉还,天皇权力被架空682年。1867年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宣布废除幕府制度,天皇重掌政权。

二、近代天皇制(1868年至1945年二战结束)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第一条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第三条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第四条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第五条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第十一条天皇统率陆海军。

三、战后天皇制(1945年至今)

1945年《日本国宪法》:第1条,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第3条,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和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第4条,天皇只能行使本宪法所规定的有关国事行为,并无关于国政的权能

——摘编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与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相比,日本天皇制有何特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天皇制和战后天皇制的区别。结合史实简述日本近代天皇制确立的历史过程。

2018-05-0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揭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不平等条约产生的那一刻起,清政府便开始了反抗斗争,但收效甚微。

1917年8月,中国政府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并宣布在此之前中国与德、奥两国所有条约以及国际协议无效。

1921年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坚持斗争,加上美英反对日本独占中国的企图,日本同中国在会外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由此,山东问题终得以解决。

苏俄政府因外交孤立,意欲拉拢中国,从1919年7月起,先后三次发表对华宣言。1924年在平等条件下中苏两国重订了新约,恢复了一定的平等权益。

20年代中后期的北伐和国民革命的民族主义高涨,中国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等租界,和主要西方国家以及日本签订了关税新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不久,南京政府便首次自主地修订颁布了《海关进口新税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废止中德、中意、中日间所有旧条约。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至此,一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分为四个时期:

一、酝酿期:明治政府向列强表达修约意愿,并派使团赴欧考察和修约,但遭到拒绝。

二、胶着期:19世纪70年代寺岛外务卿把修约重点放在修改关税上,因列强反对,进展缓慢。1880年井上馨出任外务卿后,把修约的重点放在治外法权上,关税仅是修改现行税率。并推行欧化政策和媚外外变,遭到民权人士的反对而下台。

三、基本完成期:1888年新任外相大隈重信则采取较强硬的外交策略,以美、德、俄作为修约谈判的突破口,提出在与美、俄等国签订新约的5年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得到美、德、俄三国的同意。19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对日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1894年7月,日本同英国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并部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此后,其他列强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四、最终完成期:1910年日本向各国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纷与日本签订条约,表示放弃关税协定权。至此,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任务宣告完成。

——摘编自牛淑萍《近代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修约特点有何异同?分析废除不平等条约给两国带来的意义。

7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教育宗旨问题,一开始就在天皇近臣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守旧派与伊藤博文为首的维新派之间发生尖锐的斗争。前者反对以西洋为榜样改革教育,认为这样会破坏东方固有道德,……要求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仁义忠孝”的品德。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把儒家的伦理标准忠孝仁义作为学生准则。此后,在各级学校中强制推行“忠君”思想教育,并且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

                                                                      ——刘祚昌等《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材料二、随着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以及伴随着强调社会改革的进步运动的兴起,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

                                                                                             ——《美国教育的发展》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的教育改革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语经》《童子经》等,书法、算盘和地理也是必修课程。其它如书信模板、商业用语模板、农业用语模板、木匠用语模板等,也都是全国性的共道教科书。
——【日】依田熹家《日本通史》
材料二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据统计,在每周的学时总数中,属语言类的科目占40%,数理、地理、历史合占53%,其它的修身等科目占7%。
——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材料三 朕,念我皇祖皇宗荦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通风。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之所当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贬庶几与尔臣民俱拳拳服膺成一其德。
——1890年明治政府《教育敕语》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
——天涯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前期“寺子屋教育”的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式小学何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教育敕语》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说明《教育敕语》产生的主要背景。
(4)你赞同材料四的哪种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2018·江苏·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明治维新是日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起点和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治维新时期从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建立了一些规模大、技术先进的“样板”企业,以供私人企业仿效;还修筑铁路、架设电线、组建轮船公司,加紧建设近代交通通讯事业。同时设立工部省管理工商业;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撤销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摘编自凤凰网《明治维新60年》

材料二:武士阶层享有的家禄经济特权给明治政府带来了严重的财政负担。以1871年的财政决算为例,当时财政收入5004.5万日元,财政支出为5733万日元,其中家禄支出为1607万日元,约占财政支出的30%,而当时的陆军军费仅排第二,为734.6万日元,还不及家禄支出的一半。

——摘编自陈志武《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金融故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推进国家现代化的经济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武士阶层的特点。明治维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实行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明治维新的经验教训中得到的改革启示。
2018-04-23更新 | 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高考历史原创押题预测卷02(江苏卷)-历史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19世纪末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为什么要对外扩张?
(4)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针对在改革中要不要移风易俗的争论,谈谈你的观点。
2016-11-18更新 | 2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三查漏补缺专项练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