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4 道试题
1 . 【留学教育与近代中国】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惨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激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战争促使晚清留学教育结束了20多年的徘徊局面,以异常迅猛的态势展开。……留日学生从1896年的13名迅速增加到1904年的2400余人、1906年的12000多名,形成了规模空前的留日热潮。留日热潮的产生归结起来,一方面与清政府“以敌为师”“师日制日”的留学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与日本政府推行的“吸引”政策有关。洋务派的张之洞在1898年《劝学篇》中专设《游学》一章,论述游学日本的必要性。他指出,日本迅速强盛的原因在于有一批出洋留学的人才,他还列出了留学日本的五大优点。……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以“倍敦友谊”“代培人才”为幌子,采取“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政策,以达到逐步控制中国的目的。

材料二   晚清大规模的留学日本热潮进一步打破了文化教育上的封闭状况,通过日本输入西学,介绍了先进文化和思想,促进了中国教育变革。更重要的是,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留日学生组织了政治群体,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他们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1911年之前留学教育的最大成果来自留日浪潮,它直接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留日学生邹容、陈天华的著作《革命军》《猛回头》等为反清革命提供了精神武器,黄兴、宋教仁等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此外,陈独秀、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鲁迅成为著名思想家,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贡献卓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蒋凯、徐铁英《近代以来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留日热潮”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留日教育”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意义。
2023-02-18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一2月调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西部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为加速西部土地的开发利用,独立伊始,美国政府就宣布西部土地国有化,并向移民开放,为按纯资本主义方式开发利用西部土地资源提供了前提。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实行出售土地、免费分配土地、土地授予和土地保留四类不同的土地政策,吸引了大批移民前往西部定居垦殖,从而推动了西部农业沿着“美国式”道路迅速发展。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改善西部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加速了西部地区的最后开发和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推动了西部农业商品化、地区专业化发展和农业经济的繁荣。美国政府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低利贷款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的种种政策,遏制了对国土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为以后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刘自强《近代美国西部农业开发政策研究》

材料二   清朝统一新疆以后出于维护边疆统治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使得新疆的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通过兴修水利、屯田垦荒、减轻赋税、推行商税、加强贸易等措施,基本解决了新疆驻军的粮饷问题,缓解了内地协晌供应的压力。同时也使当地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以回疆地区而言,在清朝一系列“因俗而治”的宽松政策下,其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清朝在新疆的田、赋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在广义方面,新疆垦务之进行,不仅增加农业生产、军粮足、省民费,且对于巩固国防、加强边备、平衡土地开发、平均人口发展、国家财政、人民收入、发展交通、繁荣经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均有相当的贡献。

——摘编自王力《清代治理回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美国西部农业开发和清政府治理回疆背景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美国西部农业开发与清代回疆治理的特点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现代边疆治理和开发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以前,受朱子学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时期,日本对王安石的关注提升。有人认为,当时日本国势与赵家相类,外患不在辽夏之下。后来,随着国家主义思潮膨胀,思想界对王安石的评价发生根本变化,赞扬其辅佐神宗,务在富国强兵。有人将宋神宗比拟为振兴王权、宣扬国威的路易十四,将王安石比作法国重商主义的典范范柯尔贝尔。更有留学西欧的学者引王安石为知己,认为其经济政策一改中国传统的退守主义,变为扩展财源的积极主义;取市易、青苗、均输等干涉主义手段,使国家握有利权;义取之以道,兴实利与人民,令国民不被其害。破空前古,正与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

——摘编自张呈忠《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王安石变法研究》等


(1)据材料概括说明明治时期日本思想家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认识产生的原因。
2021-12-27更新 | 318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爱国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显示了中国传统爱国主义的新的历史内容。首先,面对着清王朝当权派对外一味妥协迁就,而内部则腐败不堪的状况,魏源强调不改革就不能抵制外来侵略,根绝烟毒泛滥,他在漕运、盐政、水利等具体经济领域里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次,魏源编写《海国图志》并提出了著名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他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高度来认识。最后,人民群众和清王朝统治集团对侵略势力的不同态度,使他看到人民群众反侵略的力量,从这种认识出发,他还进一步提出人民群众是决定国家存亡的力量的思想。

——摘编自唐凯麟《湖湘学术开生面,睁眼世界第一人——试析魏源的爱国主义思想》

材料二   海防之道,莫要于知夷情也。知夷情则强弱之势审,而胜败之机决矣;不知夷情则事事乘错,变每出意之外矣。故知夷情与不知夷情,利害之相悬奚啻天渊哉!夷情备采者,采清人魏默深《海国图志》中所辑。其余海外各国之夷情,未有此书之详尽也。因译以刊行,任边疆之责者,熟读之得其情,则战能挫其锐,攻以制其命。国势一张,折冲万里,虽有桀骜之盗,彼恶能惩其伎俩哉!

——摘编自[日]大槻祯《重译<海国图志>叙》(1854年)


(1)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爱国主义思想的“新”内容,并结合所学加以评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重译《海国图志》的动机及时代背景。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建立日本自己的科学体系,日本政府不惜重金聘用有真才实学的外籍专家,1879年外聘专家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少见的。明治政府先后建立了电气研究所、工业实验所、中央试验所等14个大型研究所和各种专业研究学会12个,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开展科学技术研究。1877年井上胜主持京都一一大津铁路设计施工工程,开创依靠本国技术力量自建大型工程的新局面。东京大学自建立之时就重视加强理、工科的基础研究,19世纪90年代初研究成果不断产生。如田边朔郎的琵琶湖疏水工程、宫原二郎的水管式锅炉在国际上均获得较高评价。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加强科技发展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重视科技发展的影响。
6 . 明治政府在改造寺子屋旧教育的基础上完成了近代教育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幕府后期日本各藩虽大力兴办藩校,但只能满足贵族、上层武士阶层的教育需求。寺子屋教育初期主要根据平民的现实需求,培养民众的谋生手段以及读书识字的能力。到江户后期,幕府为巩固封建统治加强了寺子屋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江户时期的寺子屋首次向女子敞开大门,为平民女子创造了接受教育的机会。1872年日本学制改革是在寺子屋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实际的情况需求,利用现有的寺子屋和教师人员与设备,改造或合并成新式小学;或者废除原有的寺子屋建立新式小学。学制改革推行之后,寺子屋教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作为日本近代教育的前身,其历史地位毋庸置疑。

——摘编自魏雅榕《日本近代初等教育的基础——寺子屋教育》

材料二   为“求知识于世界”,187111月,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全权大使的数以百计的庞大代表团赴欧美考察西方文化教育制度,岩仓具视一行出国时选派一批留学生随行。1873年官派留学生达250人。留学生回国后,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日本政府雇用大批外籍专家从事各个领域的工作。从1860年至1914年间,日本聘请的外籍专家中,单有姓名可考的就在1100人以上。政府强调,凡6岁以上儿童均需读完小学,凡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父母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有关小学教育员名称及待遇的“敕令”中准予小学教员享受等同判任文官的待遇。1880年修改后的《教育令》规定,从小学起要实行“尊皇爱国”的思想教育。1890年日本天皇亲自颁发了《教育敕语》,其中心思想也是宣传“大和魂”,要求臣民应忠于天皇。

——摘编自文天植《谈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教育改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寺子屋教育的特点,并概括指出对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政府为了支付发展资本主义的费用,国家的财源唯靠农民的租税,“政府只得在地税上做文章'。明治政府于18737月颁布《地税改革条例》,……地税改革主要是将过去的实物贡租改为以货币交付地税,由土地所有者缴纳,重新确认土地所有权。明治政府发给土地持有者的券,确认土地归个人私有,并可自由买卖,这样,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土地商品化和租佃契约化确立。

186132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国务会议批准的《农民改革法令草案》,法令包括17个文件,……对于土地,俄国政府这样规定,把全国分为三个地带:非黑土地带主要属于工业区,土地价值不高;黑土地带,地价昂贵;草原地带,地广人稀,以休耕为主。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对于份地不做明确规定,……在非黑土地带和黑土地带,当地主拥有土地只占全部土地的1/3时,即使农民份地没有超过最高标准,地主也有权实行割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农民对份地只有使用权。在不欠债的情况下,农民可以赎买宅园地,赎金额要同地主协商;至于买份地,则必须事先取得地主同意,赎金一般远远超过土地价格。

——摘编自余龙生、周振华《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若干政策之比较》

材料二   在俄国,“要剥夺农民,不必像在英国和其他国家那样,把他们从他们的土地上赶走;同样也不必用命令来消灭公有制。请你们试一试,超过一定的限度从农民那里夺取他们的农业劳动产品,那么,尽管你们用宪兵和军队,也不能把他们束缚在他们的土地上!

——马克思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与俄国在农业改革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日本与俄国在土地改革措施方面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8 . 解决土地问题是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源的关键,成为明治维新后新政权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从1870年到1872年,日本政府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了统一的土地税,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清丈土地并发给土地执照,等等。这些措施不但有助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实行地税改革固然瓦解了封建领主的庄园经济,但农民并没有得到自由和土地。广大农民的贫困化,使国内市场极度狭小,资本主义积累受到很大限制。加上日本资源贫乏,使日本资本主义经济从原始积累时期起就极大地依赖国外市场,从而使之产生了强烈的对外扩张欲。其次,明治政府在地税改革后,以高额地税源源不断地充实和扩大政府财源,使其有充裕的资金来扶植国有企业,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

——摘编自徐康明《日本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的确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指出明治政府“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并概括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改革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9 . 1880年,日本明治政府制定《抛售官有工厂概则》,对殖产兴业前期政府兴办的企业进行处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官业(部分)处理”情况表

产业名称转让年份创办时政府投资总额(日元)转让价格
(日元)
转让条件接受者
小坂银山1884547476273000200000元分25年,余额16年支付久远庄三郎
深川白练化石18849327683862浅野总一郎
中小板铁山18847380325000250元即付,余额29年付清坂本弥八
长崎造船所188462876745900025年付岩崎弥太郎
品川玻璃1885189631800001890年起,分55年付清西村胜三

材料二   鉴于民力“实施极难”,明治初年,政府“所以暂且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利,以诱人民,故称为临时事业”。但“政府直接管理许多事业不仅完全无利可图,还使得国库有漏卮之势”。1877年,民权左派政论杂志《近事评论》极力主张:“若不防止有司之干涉,则难兴办民间之事业”。民权运动使得政府感到“令人回想法国革命前夜”。1880年前后,经营铜矿的古河市兵卫、“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川崎造船所川崎正藏等积极探索通过合资入股的形式,筹建大型企业,得到政府扶植,政商资本发展迅速。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顾红飞《明治时期日本殖产兴业政策及其演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明治政府殖产兴业过程中,“官业处理”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明治政府“官业处理”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的特征。
2021-01-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丹阳、如皋三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帕卡尔石棺盖板上的线刻图像体现着古代玛雅人有着原始的宇宙观与思维方式……因玛雅文明发达的农耕文明作为先决条件,自然界一年四季、寒暑更替的时间概念显得尤为重要。在玛雅人的观念里,时间是周而复始、不停轮回地循环着的,这也渗透进入统治阶层的统治理念、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玛雅文明中将人类生活的中界定义为五瓣梅花结构,且统治者位于其中心位置,也表明统治者拥有超自然的力量。为了使他的权力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反映到玛雅宇宙观的认知体系,并以宇宙观促进宗教活动。这些宗教信仰渗透进入玛雅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筑了玛雅人的宇宙空间结构、神灵体系、创世演变、宗教仪式、死亡与重生以及国王与贵族的地位与作用,从而维系了古代玛雅社会的稳定运转。

——摘编自吴思佳《玛雅墓室壁画的宗教意义——以帕卡尔石棺线刻图像为例》

材料二 林肯政府最初对战争的艰巨性估计不足,1861年7月,匆忙组织起来的联邦军在进攻中遭到惨败。林肯政府在战争开始后奉行的基本政策是反对分裂……这赢得了北方部分民主党人的支持,并使得西南边境上的4个蓄奴州继续留在联邦之内。回避南方各州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拒绝黑人参加联邦军作战,这在当时是正确的,有利于维护联邦的统一。共和党内的激进派要求林肯政府扩大战争目标,马上宣布废除奴隶制并采取革命措施。林肯审时度势,1862年5月颁布了《宅地法》。1862年9月林肯发表了预告性的《解放宣言》,宣布自1863年1月1日起,叛乱地区的奴隶从此永远获得自由;凡条件适合者可以在陆海军服役。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而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摘编自《林肯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玛雅宗教的特点,并概述玛雅宗教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在奴隶制问题上采取的政策的演变,并加以评析。
2022-11-25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