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989年共产主义制度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崩溃,当然还有东德一一它以并入联邦德国而整体消失……一度令人畏惧的柏林墙被敲成一片片碎片做了纪念品。199112月底,飘扬在克里姆林宫镰刀锤子的苏联红旗徐徐降下,换成了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


(1)材料一中,为解决农奴制问题,沙皇采取了何种措施?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事件的本质是什么?对比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留下什么深刻启示?
2021-06-2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宝坻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至9世纪是日本以积极吸收中国文化而著称的时代,统治阶级大量吸纳唐朝的文学和各种典章制度,以中国封建国家为蓝本构建起律令制国家体制。

——摘编自《世界古代史》

材料二   16332月至16397月,德川幕府连续五次颁布“锁国令”,主要内容是禁止日本人出入国门,取缔天主教,禁止葡萄牙人来日本等。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维持了250年之久,成为日本江户时代的重要特征。

——摘编自《日本德川幕府锁国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三   锁国政策虽然限制了日本自由地吸取外部世界文明,但却使得日本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有一种潜在的冲力,它是明治维新走向成功的思想之源。

——摘编自《论日本德川幕府时期的对外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日本向中国积极学习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德川幕府时期的锁国政策。
2021-06-21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六校(泰安一中、菏泽一中、章丘四中、东营一中、济宁一中、聊城一中、胜利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6月“山东学情”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政府为了支付发展资本主义的费用,国家的财源唯靠农民的租税,“政府次得在地税上做文章”。明治政府于1873年7月颁布《地税改革条例》,地税改革主要将过去的实物贡租改为以货币交付地税,由土地所有者缴纳,重新确认土地所有权,明治政府发给土地持有者的券,确认土地归个人私有,并可自由买卖,这样,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土地商品化和租佃契约化确立。

1861年3月2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国务会议批准的《农民改革法令草案》,法令包拾17个文件,……对于土地,俄国政府这样规定,把全国分为三个地带;非黑土地带主要属十工业区,土地价值不高;黑土地带,地价昂贵;草原地带,地广人稀,以休耕为主。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对于份地不做明确规定,……在非黑土地带和黑土地带,当地主拥有土地只古全部土地的1/3时,即使农民份地没有超过最高标准,地主也有权实行制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农民对份地只有使用权。在不欠债的情况下,农民可以赎买宅园地,赎金额要同地主协商;至于买份地,则必须事先取得地主同意,赎金一般远远超过土地价格。

——摘编自余龙生、周振华《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若干政策之比较》

材料二   在俄国,“要剥夺农民,不必像在英国和其他国家那样,把他们从他们的土地上赶走;同样也不必用命令来消灭公有制。请你们试一试,超过一定的限度从农民那里夺取他们的农业劳动产品,那么,尽管你们用宪兵和军队,也不能把他们束缚在他们的土地上!

——马克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与俄国在农业改革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与俄国土地改革措施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基本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工业文明时代的改革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罗斯和中华帝国,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机会进行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在20世纪早期,在明治维新领导人所实施的改革的基础上,日本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俄、中、日各进行了哪些改革。
(2)根据材料概括,三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日本的改革能够成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地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人》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明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

7 . 近代美国和德国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力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按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二 美国议会民主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地方分权,并且在其分权的幌子下又隐藏着集权的本质,即通过相互制衡把权力集中在最高权力机关中的大多数人手中。但宪法第五条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或2/3以上的州议会提出请求,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 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2)美国议会民主制开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新模式。据材料二,归纳美国议会民主制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述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近代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是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利用内外矛盾交织形成的历史机遇,推翻封建幕府后站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起跑线上的。……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缩短乃至消灭与欧美国家之间几乎天壤之别的巨大差距,获得实实在在的大国地位与国际社会的发言权,显然套用任何一个欧美国家的发展模式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发展日本。基于此,日本欧美考察团成员之一、内务大臣大久保利通制定了符合日本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殖产兴业”政策。

——摘编自《日本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政策》

材料二: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殖产兴业的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加以改造,使用蒸汽动力,同时,还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架设了日本第一条电讯线路,开通了第一条铁路。到19世纪80年代初,国营工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起到了示范作用。政府还转而扶植私人企业,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将一大批国营工厂陆续出售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民间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等,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与此同时,日本十分注意培养人才,政府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利于引进和掌握外国先进技术。同时,日本大力培养本国人才,派遣人员出国留学,设立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这些本国培养的人才成为日本推进工业化的重要科技力量。

——摘编自岳麓版选修《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政府制定“殖产兴业”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实施“殖产兴业”政策的主要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