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村社是俄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社会组织,是联系国家和民众纽带和桥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通过赎买土地的方式得到了解放,签订各种契约等还由村社管理。改革后村社仍是国家管理地方基层的重要工具,村社必须保证国家赋税的正常交纳。村社会给予孤寡老人和服役病人家属一定的照顾。在村社中不尊敬孝顺父母的农民,村社会给予惩罚和批评,子女与双亲出现争端时,村社会偏向双亲。农民对村社过于依赖,使得农民缺乏自主意识,民主观念淡薄,形成了逆来顺受的处世态度。同时,形成了俄国独有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集体主义的原则对俄国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陈丽娟等《浅议1861年俄国村社职能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农奴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概括村社的职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村社制度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17月,新政府成立最高教育行政机构文部省,将建立近代教育体制作为重要任务,并开始关注女子教育问题。12月,文部省颁布“设立女子学校公告”,指出“人所以能昌其家业者,端赖男女各知其职分也。今虽有男子学校,而女子之教未备,故此番雇西洋女教师,开官立女子学校。自华族至平民,若纳资费皆可许其入学”。这一公告表明女子教育被纳入近代学校教育体系,使日本成为东亚国家中女子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在文部省的积极推动下,东京女学校、京都府立的新英学校及女红场、开拓使女学校三所女子学校在1872年内相继成立,这是近代日本最早的一批官立女子学校,从此拉开近代女子教育事业的序幕。

——摘编自戴婉莹《明治前期(1868-1886年日本女子教育探析》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近代女子教育事业的内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开启近代女子教育事业产生的影响。
2021-12-01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针对俄国改革农奴制的方案,历史上出现斯拉夫派和西欧派的激烈争论。斯拉夫派认为:连带土地解放农奴时,收取超出市场价值的高额赎金,用封建主义超经济强制,为资本主义土地关系的形成和工业化创造条件。这一主张使本来贫如洗的农民既失去了农奴人身依附关系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生存保障,又丧失独立开展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西欧派认为:改革农奴制应该采用资本主义的劳动组织形式二一雇佣劳动,主张建立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行农奴享有土地的解放方式,为农民劳动的再生产提供了必要资料;同时,免除地主维持农奴制所付出的经济与社会成本,使地主能够集中资源发展资本主义规模化农业生产,土地赎金构成地主经济转型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货币形态。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卷》

材料二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地取消。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定。第四十三条   每乡人口为3002000名男性公民,辖地原则上不得超过距乡治所12俄里。地主享有对所属领地范围内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全的监督权。

——摘自186333日《解放农奴法案》


(1)概括材料一中斯拉夫派和西欧派争论的焦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两派主张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解放农奴法案》的作用。
2021-09-2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恭亲王奕䜣等奏请筹办洋务,引进、仿造外国坚船利炮,以应对内外交困的危局,从而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也是近代科学技术传播和各类近代企业陆续兴办的过程。然而,总的来说,当时的清皇朝并没有明确的近代化意向。事实上,甲午战前洋务企业的开办,新式军队的建立以及绝大多数新式学校的创办,大都是得之于地方督抚。而且,当时中国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非常落后,兴办近代企业,势必要依赖外国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乃至技术人员和信贷资金。一些洋务派官僚又不思振作,甘愿听任外国人的摆布。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瞄准那些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重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组织和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如国立物理研究所(1873年),国立化工研究所(1878年),国立机械研究所等。俾斯麦本人对当时的尖端科技“电的进军”的意义并不理解,但他却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尚未掌握的世界高新科技。德国人把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同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互相渗透,相互促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起步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德国快速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德两国现代化起步的认识。
2021-08-05更新 | 412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末的欧洲,博物馆向大众开放的呼声日益高涨。1830年落成的柏林第一座公众博物馆——“皇家博物馆”,藏品及建筑物的主人是帝王。博物馆位于皇家花园乐趣园之北,与普鲁士皇宫遥遥相望,东有象征神权的普鲁士宫廷教堂,西有昭示军威的军械库。它立于高台之上,屋顶安置着象征普鲁士文化影响的鹰和狄俄斯库里(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孪生神灵)雕像。因收藏猛增,“皇博”难以胜任,威廉四世下令将“皇博”之北的地段专门用于新建博物馆、学术机构及大学,并称之为“艺术和科学的自由之地”。新博物馆采用了蒸汽压桩机、蒸汽动力升降机等工具,并用火车将建筑材料直接运入工地,内部还大量使用预制铸铁构件。1855年该馆完工,成为当时舆论的焦点。1867年,出于政治需要,用于收藏当代德语艺术家作品的“国家画廊”工程动土,1876年对外开放。

——摘编自《西方博物馆发展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林“皇家博物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鲁士创建及扩建博物馆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俄历2月19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了改革法令。法令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农奴人身得到解放。他们可以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有权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可以自由转换职业,从事工商业活动,并以自己的名字签订契约等。同时,农奴可赎取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有永久使用权(在法律上仍属地主的财产)。在订立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仍有“暂时义务”,交租和服役依旧。赎金数额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实际上包括了人身自由的赎金。农民在禁地时一次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由国家银行垫付。另外,为加强对农村统治和管理,在俄罗斯各州(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除外)保留了村社,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村社中实行连环保。地主有权否定村社的决议,甚至把农民开除出村社。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861年产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农民遭到了无限恶劣的和痛苦的折磨,但是它改变不了发展的方向,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二十卷《“农民革命”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列宁的结论?并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俄国近代化的特点。
2021-05-09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72年,日本派使团前往欧美考察,认识到全民教育是西方强盛的基础,同年日本即借鉴法国和美国的经验,实行四年义务小学教育,夸言在村中无家不入学,在家中无人不读书,并明言学校以实务学习及独立思考为目的。在此基础上,日本还发展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即男女学习的目标应该不同,前者学习知识,服务大众,富强国家,后者除身为天皇臣民外,重在学习如何胜任贤妻良母角色。由于义务教育经费是通过额外征税筹集,在它实施的第一个十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及50%.后经政策宣传和立法推动,到19世纪末,适龄儿童入学率提升到了90%以上。

——摘编自安德鲁·戈登《现代日本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四年义务小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年义务小学教育对明治维新其它改革措施的影响。
2021-05-05更新 | 141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地市(南平龙岩三明宁德)2021届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认为,能使用汉字的人才是有学识的。伴随着和学的兴起,大多日本人认为汉字是阻碍国家繁荣富强的绊脚石。于是,日本出现了文字改革的高潮。在改革过程中,日语音节少、结构单一,同音词、异义词非常多,而西方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都是全新的知识,用现有的词语不足以表达。因而,他们便利用汉字强大的表意功能和造词能力,创造了大量新的汉语词汇,如:政治、经济、物价、文化、天体等涉及到各个领域的词汇。除此之外,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汉字已根植于日本的语言系统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它与假名共同承担着记载日本文明的任务。近代以来,汉字不仅依然作为日本最重要的文字被广泛使用,还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陈月娥《日本近代文字改革论中的中国与西方》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文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字在日本发展中的地位,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1-04-27更新 | 279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9年6月,新政府利用在戊辰战争中获得全面胜利的有利形势,诱使各藩藩主自动“奉还版籍”于朝廷,把藩主变为藩知事,剥夺了他们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1871年7月,又以武力为后盾,宣布“废藩置县”,免除全国各藩知事的职务,一律迁往东京居住;废除藩制,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这就一举夺得地方政权,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成为维新运动中一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废藩置县”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废藩置县”的意义。
2021-03-06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3年,林肯以总统身份颁布了《解放宣言》。正式宣布:仍在反叛联邦的各州及若于区域内,“所有被据为奴隶的人们立即获得自由,并且以后将永保自由,合众国政府和陆海军当局并将承认和维护他们的自由”;“获得自由的人们,合乎条件的人“将被客纳于联邦的武装部队,为联邦服务'”。但《解放宣言》不适用于没有参加叛乱的蓄奴州,对这些州的奴隶解放仍按18624月国会决议,采取自愿的、逐步的、有偿的方式实行。《解放宣言》是联邦成立以来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宣言得到国内外进步人士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坚决支持和拥护。被解放的黑奴成为联邦队得力的同里军,此举使大批黑人奴隶参加了联邦军队,战争后期达到18万人,扭转了南北战争的战局,并保证了联邦政府夺得最后胜利。

——摘编自王世珍《论林肯废奴思想和奴隶制的废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废奴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废奴改革对美国的影响。
2021-04-02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2021届高三3月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