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9年6月,新政府利用在戊辰战争中获得全面胜利的有利形势,诱使各藩藩主自动“奉还版籍”于朝廷,把藩主变为藩知事,剥夺了他们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1871年7月,又以武力为后盾,宣布“废藩置县”,免除全国各藩知事的职务,一律迁往东京居住;废除藩制,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这就一举夺得地方政权,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成为维新运动中一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废藩置县”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废藩置县”的意义。
2021-03-06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以前的日本是一种诸藩林立、天皇虚位的“封建”状态,而维新就是要“大政奉还”(诸侯向天皇交还权力)“废藩置县”。藩权消除后皇权反倒坐大,并经其后的发展,使日本走上军部鸱张(音chi,嚣张、专权)天皇独断,以举国体制穷兵黩武造就“虎狼之师”的军国主义之路。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式启蒙思想家,一方面鼓吹子女独立于父母、家臣独立于藩主、个人独立于群体,另一方面,又宣传无条件忠于天皇。于是福泽谕吉的“自由”与“个人独立”,其具体含义就变成独立于藩主,而效忠于国家;独立于本家族,而效忠于天皇;总之是独立于小共同体,而依附于大共同体。后之流风所及,连所谓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等等,也都是叫人从“父母的人”变成“天皇的人”,而非成为真正自主的、无论对大小共同体均拥有充分权利的现代公民、真正独立的人。日本式的“个人自由”就这样与“军国主义”成为二位一体的怪胎。随着军国主义在福泽谕吉身后的继续发展,强大起来的日本从学习西方变成了对抗西方,福泽时代的“脱亚入欧”也变成了皇道派敌视欧美的“大东亚主义”。

——摘编自秦晖《日本式自由主义:“个人独立”如何接轨“军国主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时期8本国家政治体制与发展战略的变化。
(2)据材料,指出福泽谕吉式“自由主义”的内涵并作简要评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政府为了支付发展资本主义的费用,国家的财源唯靠农民的租税,“政府只得在地税上做文章'。明治政府于18737月颁布《地税改革条例》,……地税改革主要是将过去的实物贡租改为以货币交付地税,由土地所有者缴纳,重新确认土地所有权。明治政府发给土地持有者的券,确认土地归个人私有,并可自由买卖,这样,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土地商品化和租佃契约化确立。

186132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国务会议批准的《农民改革法令草案》,法令包括17个文件,……对于土地,俄国政府这样规定,把全国分为三个地带:非黑土地带主要属于工业区,土地价值不高;黑土地带,地价昂贵;草原地带,地广人稀,以休耕为主。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对于份地不做明确规定,……在非黑土地带和黑土地带,当地主拥有土地只占全部土地的1/3时,即使农民份地没有超过最高标准,地主也有权实行割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农民对份地只有使用权。在不欠债的情况下,农民可以赎买宅园地,赎金额要同地主协商;至于买份地,则必须事先取得地主同意,赎金一般远远超过土地价格。

——摘编自余龙生、周振华《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若干政策之比较》

材料二   在俄国,“要剥夺农民,不必像在英国和其他国家那样,把他们从他们的土地上赶走;同样也不必用命令来消灭公有制。请你们试一试,超过一定的限度从农民那里夺取他们的农业劳动产品,那么,尽管你们用宪兵和军队,也不能把他们束缚在他们的土地上!

——马克思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与俄国在农业改革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日本与俄国在土地改革措施方面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8 年,日本进行了由天皇亲自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运动。政府将教育发展看作是“文明开化”的中心任务,在财政上对教育的投资毫不吝啬。据调查,公民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1885 年 1.8% , 1890 年 2.1% , 1910 年 2.3% 。在国家和地方行政费用中的比率始终占到 10% 左右。在地方财政支出中,从 1880 年至 1910 年平均占比 23% 左右。教育没有门第、财富之别,对每个人都打开了大门,只要你通过刻苦努力,就能够获得知识和学历,并提高社会地位。同时,国内的资本家、工商业者也都意识到,只有提高工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日本对初等教育的重视,不仅提高了国人的基本素质,更为以后尤其是二战后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对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简析日本教育改革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举起探索“西洋文明”的旗帜。他先后发表了《西洋事情》《劝学篇》《文明论概述》三部论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勾画了文明社会的几大主题:独立自由、信仰自由、奖励技术、普及教育、健全法制和社会设施。他认为要使日本民族文明开化,就必须掌握“有形的自然科学”和“无形的独立精神”。1885年福泽谕吉又发表《脱亚入欧论》,鼓吹日本虽位于亚洲之东,但其国民精神已经脱离了亚洲的陋习,转入西洋文明之中。他还贬低中朝两国,认为两国眷恋古风旧俗,不知个人或国家的改进之道,得出脱离亚洲,跻身欧美列强的结论。

——摘编自赵德宇等《日本近现代文化史》


(1)据材料概括福泽谕吉对西方文明的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福泽谕吉对西方文明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张桂荣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一文中指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之所以能够进行,除了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惨败之外,与统治者高层对农奴制的弊端都有清醒正确的认识有关。夏金霹在《俄国农奴制度废除中的对立与斗争》一文中指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条改革道路斗争的产物。农奴制改革前夕,全国农奴暴动愈演愈烈。同情农奴的下层知识分子和民主革命者自发组织起来,他们主张推翻沙皇统治,彻底解放农奴。但由于着一股力量的孱弱以及沙皇统治的残酷,全国未能形成自下而上的农奴解放运动。韩东在《试析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一文中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改革加速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还改变了国家的道德环境,推动了社会思潮和民主文化发展。另一方面,改革有它的不彻底性。改革保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改革之后土地缺乏现象加剧,农民的耕地大量减少,从而导致了20世纪初俄国农业经济危机的发生。

——姜红珍、沈为慧、何成刚《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必然性和可能性两方面概括指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021-01-19更新 | 316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53年日本被美国人迫使打开国门之后,内外交困的幕府为自救自强,自 1854年至1867年接连推行了安政、文久、庆应等三次改革,即幕末改革。从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全过程来看,幕末改革迈出先期探索的第一步,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政策思路、工厂设施和人才梯队。在此基础上,明治维新得以全面展开。维新期间,前十年的欧化改革,决定性地将日本引向资本主义道路……以天皇亲政并介入改革为标志的后十年改革,维新官僚及时纠正失误,全面调整近代化政策,走出困境并最终使资本主义在日本扎下根。

一宋成有《日 本明治维新前后的改革调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业部)开拓矿山、制造机标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员……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玩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 年 11月 25 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 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贵族地主对农民的统治权在法律上被取消了。对于沙皇政权来说,这意味着它赖以统治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基础动摇了。沙皇政权必须寻找一些新的“中间人”来代替贵族地主的角色,以适应改革后社会的需要。于是,沙皇政权决定设立地方自治局。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深入农村,引起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贵族中逐渐出现一些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所谓自由派贵族。他们主张废除农奴制,实现民主、立宪。另外,为了“补偿”贵族在改革中的“损失”,给他们创造条件,参与国家事务,地方自治局于是应运而生。地方自治局是地方民选机构,分省和县两级,被授权管理“与每个省、县地方的经济福利和需要有关的事务”,主要是负责地方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务,在俄国近代的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一一摘编自胡黎霞《俄国地方自治局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地方自治局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地方自治局的作用及局限。
10 . 国歌证史

国歌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承载着特别的历史使命,传递着特定的价值观念。


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判断四首国歌的形成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2)比较法国国歌和德意志国歌的异同。
(3)日本国歌与中国国歌分别传递了怎样的价值观?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021-01-06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