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0~1870年是英国交通的加速推进期。铁路是轨道交通持续改进的结果。1830年通车的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显示了铁路和蒸汽机车的优越性,预示着交通体系的根本性变革,英国引领欧美进入铁路新时代。到1844年,铁路里程达2235英里;1852年,铁路里程达7736英里;1870年,铁路里程达15500英里,近代英国铁路交通网络大体建成。铁路和蒸汽机车凭借前所未有的价格和速度,迅速排挤了公路和水路,在旅客运输和高价值货运中占据优势。

——沈琦《从“交通困局”到“交通革命”:近代英国建设交通强国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擅自在中国领土上修建了一条从上海到吴淞长达14.5公里的窄轨铁路,随后被清政府购回拆毁。1881年,清政府修建了一条从唐山到胥各庄长约10公里的轻轨铁路,这是近代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据统计,到1911年,中国境内总共约有铁路9618.1公里,其中外国列强控制下的铁路有8952.48公里,占总数的93.1%,中国自主铁路只有665.62公里,仅占总数的6.9%。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截至2015年底,中国高速铁路已经突破1.9万公里,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拥有动车组列车最多、运营最繁忙的国家。……中国高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难得机遇,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积极拓展海外经营业务,品牌价值和国际影响力逐年攀升,以高铁为代表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成为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徐飞《中国高铁的全球战略价值》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兴建铁路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现代铁路建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上所述,归纳影响铁路建设的因素。
2022-09-27更新 | 36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信息研究卷)历史试题
2 . 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英国是原发型工业化国家,中国则是后发型工业化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政府已颁布《专利法》,保护技术发明创新。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通过《航海条例》,鼓励扩展海外贸易和市场。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资产阶级在殖民地大肆掠夺:有人统计,1757~1857年间,英国仅从印度就攫取了价值10亿英镑的财富。不仅如此,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圈地运动带来大批的雇佣劳动力,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有资料记载,当时的手工工场造一根针就要分成十八道工序,每个工人完成其中的一道工序,这样分工协作,一个工人每天能生产4800枚针,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劳动工具专门化,这就为发明和使用机器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比之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进行的产业革命,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但因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不论是官府出资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英国率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产业革命相比,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可借鉴哪些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