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材料二   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哪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

----约翰·里德著,李娜等译《震撼世界的十天》


请回答:
(1)材料一选自一份重要的宣言,这份宣言指的是什么?它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一中共产党人的“目的”是什么?无产阶级为实现这一目的进行的第一次尝试是什么?谈谈你对这次尝试的认识?
(3)材料二中“震撼世界的十天”指什么历史事件?请简要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4)以上两则材料体现的主题是什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包括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四   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习近平20221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材料一中图1所示生产工具出现在我国哪一朝代?图2反映了中古时期西欧农民生产的场景,这一时期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产业革命”最早开始于哪一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进步性。
(3)根据材料三,“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什么时代?概括这一时代劳动方式呈现的趋势。
(4)根据材料四,我国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的机遇是什么?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工业文明前进了一大步。但工业革命也给英国带来负效应。各种矿产资源的开采,使森林面积大大锐减,造成了对土地结构的破坏,土地使用面积减少,代之而起的是高耸的冒着黑烟的烟囱,打破了英国从前那种安静的中世纪田园风光。工业革命需要利用水力能源进行生产,工厂建设在河流湍急处,于是各种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工厂废水都流入了河流,伦敦的“母亲河”泰晤士河变成奇臭无比的臭河。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工人,而这些工人的生存环境让人不忍目睹,他们居住区都很狭窄、肮脏、空气不流通。工人的工作环境状况十分恶劣,大多在封闭状态工作,大量的工业灰尘、机器的轰鸣声,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摘编自张姗姗《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负效应》

材料二   20世纪的科学革命为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物理学革命为原子能、电子和激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化学革命为分子设计和开发新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兴起,各门科学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至任何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再是单一学科发展的结果。科学事业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成为社会性的巨大事业。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率,同时形成了海陆空立体交叉运输网络,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信息技术已成为第四产业。

——摘编自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主要危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并简析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业革命引起的英国农业迅速发展,为英国的城市化发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人口革命引起的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城市急剧发展提供重要的载体来源,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部分自由劳动力,从而成为英国城市化发生的必要前提之一。商业革命引起的英国对外贸易扩张,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国内统一市场和自由市场制度的形成、完善,加快了英国城市发展的速度。工业革命引起的工业化,导致经济和人口的集中,使工业与城市良性互动,整合了以城市为主体的英国社会经济体系,并通过产业的连锁反应推动英国城市化进程,这是英国早期城市化的根本原因,在动力机制中起到核心作用。

——摘编自赵煦《英国早期城市化研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

材料二:   工业化时期由于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使得原有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不堪重负,住房供应不足问题严重。工厂主们关心的是如何以最少的代价赚取更多的利润, 根本不愿意在市政建设及改善工人居住状况方面投入更 多资金。城市化期间, 流行病和地方病是英国所有城市历史上沉重的一页。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了河流, 极易诱发传染病。整个19世纪, 农业工人的平均寿命反而比产业工人长 。城市化早期, 英国工人工作时间一般在12小时以上, 有时达15 -16小时。工人进入工厂就像进入兵营或监狱, 受到监工的严密监视,占工人绝大多数的女工和童工境遇更凄惨,童工有时仅仅提供食宿算是惟一的报酬。城市化过程中, 英国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据统计,1819年苏格兰因刑事罪被捕的只有89件,1837年已有3176件,1842年增加到4189件。由于城市化发生在短短的几十年里, 人们对城市规划尚无理性认识, 新建的城市街道狭窄拥塞,建筑恶俗且杂乱无章,城市建设明显缺乏规划,绿化更无从谈起,管理滞后亦十分普遍 。

——摘编自李冈原《英国城市病及其整治探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进英国城市化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英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就此谈谈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马克思在1859年写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谈谈你对马克思这段论述的理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中期以来,法国因粮食短缺引起的食物骚乱和农民反叛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府设立农业促进会与示范农场总监等,支持农业竞赛,改良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到19世纪中期,正常年份可以收获2.25亿公担谷物,比世纪初增长了50%。1861年,拿破仑三世废除浮动关税制,规定:用法国船只运输的进口谷物,关税减到每公担0.5法郎;用外国船只运输的,每公担则为1法郎。这使法国成为世界农业市场的一部分,外国的廉价农产品能快速运到国内需要的地方。当时,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面对国际市场的变化、战争和经济危机,法国粮食生产仍旧摆脱不了在过剩与短缺之间摇摆的命运。

——摘编自周立红《近代法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谷物自由市场的建构》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初,农业在英国国民净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5.2%。英国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840万英亩,1870年的小麦产量为3070万公担,本国生产的粮食基本能满足79%人口的需要。1895-1904年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占6.2%,许多农民离开土地。在英国政府看来,只要能保持其殖民体系,英国农产品供给就不存在问题。到1910年,英国小麦产量为1540万公担,1870年到1910年英国进口小麦增长了近3.5倍,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到国内消费量79.7%。到1914年,英国耕地面积变为1430万英亩,本国生产的粮食仅能满足35.6%人口的需要了。

——据《工业化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30-60年代,法国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到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怎样的粮食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英国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认识。(要求:有认识,有史实阐述)
2021-11-13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救助与社会治乱有莫大的关系,正如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良吏痛击时政所言:苟百姓之不存,则社稷不得固其重……故治天下不可不知百姓之情”。唐朝政府利用赈谷、赈银、赈工等赈济方式救济灾民,对濒临生命危机的灾民进行紧急救助,遣返安置流离失所的灾民,减免赋税,免除差役,以休养生息。扶助抚恤鳏寡孤独废疾人员,州县关顾鳏寡人员的婚姻。尊崇优待高龄老人,赏赐八十岁以上老人财物。对收成不好的贫民“或贷种子,则至秋而偿”,还规定:“流民还者,给复二年,田园尽,则授以逃田”。

——胡柏翠《唐朝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启示》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材料三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政府强制或引导社会保险制度实施,并承担必要的财政责任,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

——摘自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救济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的社会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民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材料二   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评论道:“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材料三   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四   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


(1)据材料一分析,铁路运输的产生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材料三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列举三个部门即可)。
(4)依据材料四,归纳1870—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258.2513.517.021.027.551.0

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3)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启示。
10 . 近代世界史中,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学。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