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第一部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4月,其后经过五次修改。1790年出版了第六版,在这版中亚当·斯密对早期版本的内容进行了一些重大修改。他加入了初版中所没有的“论由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所引起的道德情操的败坏”这一章,并且将其放在阐述同情共感基本原理的第一卷。他还新撰写了“论德性的品质”作为全新的第六卷,在其中亚当·斯密这样写道:“为了获得这种令人羡慕的境遇,追求财产的人们时常放弃通往美德的道路,不幸的是,通往美德的道路和通往财产的道路二者的方向有时截然相反。”亚当·斯密从“对富人和成功者的钦佩的倾向”中寻求道德情感腐败的原因,致力于从社会精英阶层的道德建设中寻求抑制商业社会道德情感腐败的出路。学术界公认,这是第六版的最大特色。

在《道德情操论》初版中,亚当·斯密对自然自由体系抱有强烈信念,他认为个体私利的、自然分工合作的自由经济活动会自然有利全社会的发展;而晚年亚当·斯密则对此心存疑虑。在隔了30余年之后,他改变了自己的财富观以及对财富所具有的积极社会功能的正面评价。——据罗卫东《亚当·斯密晚年对自由放任思想的反思

——基于〈道德情操论〉版本的考察》等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第六版与第一版相比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解释。
(2)要解决英国当时面临的这些问题,你认为晚年亚当·斯密的“出路”能否走得通?说明你的理由。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英国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迫切需求,要求英国进一步扩大殖民地。加之英国丧失了美国这一重要殖民地,在短期内对外出口量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因而英国人开始在太平洋进行系统的探险活动,以期找到未知的南方大陆,使之成为英国的原料仓库和工业品销售市场。1770年,库克船长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使命,他在悉尼附近登陆,并以英王乔治三世的名义宣布澳大利亚南纬38度以北的东海岸地区为英国领土,命名为新南威尔士。18世纪初到19世纪前半期,英国与其老对手法国竭尽全力在海上和陆上开战,虽然英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英国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失败。不甘心失败的法国也把目光瞄向南方大陆,在亚洲经营几个世纪的荷兰也一直在扩展亚洲的势力范围。18世纪末,英国人口增长迅速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再加上澳大利亚具有有力的战略位置,能够为英国向亚太地区扩张提供战略保障。工业革命后的自由竞争使得英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于是英国发展方向由西方向东方转移,此时大量人口移民到澳大利亚。因英国移民的到来,在澳大利亚所发生的几乎是在北美的重演。英国人用了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将这片土地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摘编自仲凌维《英国海外移民的早期状况研究

——以英国向北美和澳大利亚长期移民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19世纪初推动英国向澳大利亚移民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 世纪末 19世纪初英国向澳大利亚移民的影响。
2024-05-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所示是19世纪法国(天主教国家)部分年份的修女人数。法国修女人数的变化反映出(     
年份1808年1816年1825年1850年1861年1878年
人数(人)1234316011271916600090343127753
注:中世纪以来,欧洲修会掌握着主要教育资源,并广泛参与涉及教育、救济等社会服务工作中,修士(女)亦可从中获取一定报酬。
A.传统秩序与社会发展的相互调和B.宗教秩序主导法国的社会运转
C.工业化助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D.工业革命引发严峻的经济问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以前,并不存在所谓的“全球标准时间”,多种时间表述在世界范围内共存。至19世纪,计时对于世界大部分地区仍是一项混乱而令人困惑的事情,如19世纪中期的美国存在数百种时间标准,仅成斯康星州便有38个时间标准;德国在当时存在5个时间系统。统一时间运动始于英国。1840年,英国大西部铁路率先采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并逐渐推广至全国。至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已经设置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883年,美国铁路部门开始效仿英国,将全国划分为四个时区。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在华盛顿召开,正式引入世界标准时间概念,世界标准时间运动也从北大西洋地区逐步扩张到世界其他地区。但此时欧洲仍存在多个时间,如德国采用的是“中欧时间”(直到1893年,在德军总参谋长冯·毛奇推动下才更换为格林尼治时间),法国及其殖民地采用的是“巴黎时间”。

——摘编自艾仁贵《全球时间趋同的成就与隐忧》

根据材料,围绕“全球时间”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4-05-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早期,欧美工人运动的口号大多为争取普选权、建立民主共和国等,而19世纪后期的工人运动的口号则大多为缩短工时、改善待遇、提高工资福利等。工人运动的口号变化是源于(     
A.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B.运动的目标由政治转向经济
C.社会化大生产推动民主发展D.国家干预经济理念逐渐盛行
2024-05-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九)历史试题
6 . 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缺乏安全设施和监管制度,工人在工作中经常面临危险。在资本家的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广大工人的收入却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由此引发了工人阶级的不满,促使工会运动兴起。据此可知,工会运动的兴起意在(     
①争取工人的权益   ②改善工人工作条件③获得高额的报酬   ④推动工人阶级发展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科学领域的“西方中心论”又称之为“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就是18世纪最先产生于欧洲、19世纪以来影响到国际学术界的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历史观。“西方中心论”具体表现为人种学意义上的“种族优越论”、价值观念意义上的“制度优越论”、话语体系意义上的“文明优越论”,后来逐渐发生演变,不再是一种学术观点和研究视角,而变成一种意识形态,影响越来越大。20世纪初期,“欧洲中心论”在西方史学中的统治地位开始受到质疑。如德国史学家奥·施本格勒(18801936)、英国史学家A·J.汤因比(18891975)和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19132004)都试图以新的眼光对待欧洲历史以外的历史、西方文明以外的文明。

——摘编自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5-2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卷(押题卷)(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870年9月15日,由巴黎工人成立的二十区国防共和中央委员会在《告人民书》和《致选民的原则宣言》中呼吁选举成立公社,“把祖国从外国侵略中解放出来,使共和国免遭反动势力的颠覆”。由此可知,当时法国(     
A.工人武装起义取得了进展B.实现了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
C.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D.工人阶级支持资产阶级政权
9 . 1883年,美国铁路公司把北美划分为4个时区,每个时区内,所有铁路时钟都校准为相同的时间。普通民众很快采用“铁路时间”代替当地的太阳时间,1918年,美国政府以法律确定4个时区为国家标准。这表明(     
A.垄断组织左右国家政策B.美国民众是历史创造者
C.政府放弃自由放任政策D.铁路改变人们时间观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40年代中期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1895年恩格斯逝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一个50年。科学论证人类解放的伟大意义及实现途径,是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题。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类既出现了工业文明的发展、个性自由的萌发、普遍交往的进步,也出现了社会矛盾的加深、阶级对立的尖锐、民族压迫的扩大……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这是19世纪上半叶提出的世界之问。对此,当时欧洲思想界纷纷提出解决之道。马克思、恩格斯以其对问题分析的深刻性、社会批判的彻底性、解决方案的现实性,实现了对各种社会解决方案的批判性超越。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人类解放的发展前景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刻阐明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的辩证统一。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让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而消灭资本的统治,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答案。

——摘编自孙来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主题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19世纪40年代中期之前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问题及欧洲思想界提出的解决之道。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19世纪上半叶的“世界之问”,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作出的探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