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沙俄武装强占伊犁、阿古柏盘踞新疆喀什等地、日本国入侵台湾,清朝面临边疆危机。海防与塞防成为清朝重臣们争论的焦点。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李鸿章“近日财用极拙,人所共知,欲图振作,必统天下全局合盘同筹而后定计。”“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江海防维实为今全局要务”.
王文韶“俄人占我伊犁,有久假不归之势,只要俄人不能得逞于西北,则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否则我师退一步,则俄人进一步,我师迟一日,则俄人进一日,事机之急,莫此为甚.
左宗棠“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摘编自尹金海《学术视野中的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等

材料二   世界主要海权国家崛起的模式

国家崛起模式
西班牙海权(海军+海洋法律)+殖民扩张
荷兰海权(海军+海洋法律)+殖民扩张+暴利的商业贸易
英国海权(海军+海洋法律)+殖民扩张+暴利的商业贸易+工业革命
美国海权(海军+海洋法律+海洋秩序)+殖民扩张+暴利的商业贸易+工业革命+技术创新+软实力

中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列强炮舰面前遭受的屈辱一直激励着我们要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决心。但是,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发展军力是为达成国家的战略目的,而不是为了满足海上强国梦”

——摘编自刘中民《海权发展的历史动力及其对大国兴衰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位官员应对边疆危机的主张及他们争论的焦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海权观念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024-04-3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在1701~1751年间仅增长了5%,其中的20~30年代甚至出现负增长。从18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人口年增长率达到1.45%,1811~1821年间,增加到1.8%,1681~1821年,英国人口增长133%。其中,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1801年时915.6万,1831年达1405万。这种前所未有增长速度被称为英国“人口革命”。在此期间,英国农牧业得到发展。政府又逐步在全国推行斯品汉姆兰法,此法规定按人口和物价状况领取救济金,这使儿童实际上成为一种收入的来源,因而刺激了人口出生率增长。

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的增长,反映了英国人口的重心由东南向西北转移。1701年,西北部人口占人口的20.3%,伦敦和南部占56.5%,到1831年,西北部占28.3%,伦敦和南部50.1%。就人口的流向看,据统计,1701年和1831年的人口,农业区,分别是194.9万、369万:工商业区,分别是195.4万、631.8万。1750年城市人口占全国的比例是1/4,1801年上升到33.8%,185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人口上升到50.2%。

人口重心的转移,使原来落后但矿产资源丰富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得以开发.这样就形成了分布较广、各具特色的多个经济发展中心。如,1861年时,东南部的伦敦人口280万,仍居英国首位,其次是西北部的利物浦人口44万、曼彻斯特36万,都为棉纺织中心。

一摘编自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19世纪30年代英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说明其成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024-04-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前期英法处理土地问题的举措

时间

英国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占总圈地法案比例时间

法国涉及土地问题的法令
1755- 1780 年

38%

1793年6-7 )

公安委员会颁布土地法令规定:将土地划分为小块卖给逃亡者;公有土地按人口分配给农民:无偿废除一切封建权利。约有200万农户获得土地
1790 -1830 年
代中期
43%1804年《拿破仑民法典》规定“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物之所有权,不问其为动产或不动产,得扩张至该物由于天然或人工而产生或附加之”

2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法农业对比

英国法国
18世纪中叶开始,推广四圃式轮栽制,即耕地分区轮作制19世紀初期耕地以三年轮作制为主
18世纪中期至1850年后,收割机、割草机、等机器在农业上使用和推广开来19世纪中叶,大部分地区采用传统农具。除打禾机外,其他农机使用和推进缓慢
19世纪40年代,人工肥料迅速推广直到1870年,“人工肥料”仅在试验田里使用
18世纪下半叶,1英亩耕地可产28蒲式耳(1蒲式耳约等于27公斤)谷物同一时期,法国只有18蒲式耳谷物

3   19世纪上半期英法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变化

时间英国法国
180173.5%90%
1851489%75%

——摘编自刘书增《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英法农业经济比较》等

(1)根据表1和表2,指出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法农业发展存在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2023·四川宜宾·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达尔文主义由英国人赫伯特·斯宾塞在19世纪60年代左右提出,认为自然界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原则适用于人类社会。19世纪70年代后,该思想先后传入美、日。美国拥护者认为,政治活动最强者是“生存斗争”的获胜者;经济生活得到幸福和成功,是自由经营者证明他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19世纪后期,美国拥护者还提出大公司兼并小公司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殖民地是强国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强大民族的保护和指导。日本拥护者加藤弘之还认为,天赋人权思想不适应时代,获得民权要靠竞争;想获得更多权利,就要积极支持国家参与世界竞争,而战争不过是一种激烈竞争而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晚期西方风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传统中国温情脉脉的“礼”和以德为本的宇宙观逐渐被颠覆。19世纪末,社会进化论传入中国并逐步影响思想界。深受加藤弘之影响的梁启超认为“世界之中……强者常制弱者……欲自由权者……惟当先自求为强者而已”,这一认识成为激发民族主义和改革意识的启蒙理论。到1918年末,梁启超游历欧洲深受震撼,西方现代文明幻灭的悲观氛围代替了西方进步的乐观,其对进化论的信仰亦随之动摇,提出“国界必当尽破,世界必为大同”,认为民族主义时代虽为现代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未来世界将归于万国大同主义时代。晚年梁启超摒弃社会达尔文主义,而复归传统的天下主义。

——摘编自高力克《梁启超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析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在不同时期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认识并分析其原因。
2023-11-26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311月,巴拿马在美国军舰保护下策划革命,脱离哥伦比亚,成立巴拿马共和国,夺取巴拿马运河开凿权,于1904年成立地峡运河委员会,开始修建巴拿马运河。1914年秋,巴拿马运河工程完工。19148月,第一艘轮船通过巴拿马运河。经过长期谈判,美国和巴拿马共和国于1955年签订相关协议,美国将运河区的租金由每年43万美元提高到193万美元,将更多的土地交还当地政府,并为巴拿马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还规定不分国籍的所有运河区雇员享有相同基本工资的原则。19779月,美国与巴拿马共和国签订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承认巴拿马对其所有领土拥有主权。根据该条约规定,美国保留运河运营权,并在条约期间行使其防卫的主要责任。

——摘编自罗衍军、王蕊玉《美国巴拿马运河政策的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拿马运河修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巴拿马运河主权变迁作出合理解释。
2023-06-04更新 | 154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等四地2023届高三模拟(五)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前期,由于供应不足、上层社会抵制等原因,煤炭一直未能作为主要燃料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英国煤炭年产量仅为21万吨。到了17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燃料了。国王詹姆斯一世开始允许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和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到150万吨。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时,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的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蒸汽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这大大提高了煤炭的需求量。在19世纪的100年间,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则增加了18倍,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转型。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美国立国以来能源消费历史趋势图(17762012年)


   

——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从柴薪到煤炭能源转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美国能源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00年时,任何一位理性的观察家都会认为世界棉花生产将仍以印度或中国为中心,事实上,直到1780年,这些国家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然而在1860年,一切都改变了……棉花不再由家庭种植,而是由奴隶种植……中国和印度以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越来越屈从于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期后,江南地区建立在全球化基础上的早期工业化再也无法维系旧有平衡。在棉纺业中,至20世纪初,江南的土纱、土布生产已被洋纱、洋布与国内机纱、机制布击垮,销售逐渐退缩回国内市场;至1936年,农家手缫丝在全国桑蚕丝总产量中也仅占39.3%,说明土丝生产在国内也渐渐被机器缫丝代替。同样的趋势还出现在丝织业中,中国蚕丝织品出口自1926年开始下降,1932年跌至1万关担以下,至1937年仅有4767关担,较之19世纪末20世纪初萎缩了约四分之三。

——摘编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60年世界棉花中心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的形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23-05-0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变革是世界现代史研究的出发点。这些变革既是促使旧秩序瓦解的溶剂,又是促进新世界形成的催化剂。德国历史学家恩里希·马克斯在1905年《现代的帝国主义思想》中写道:“这个世界变得更为严酷,更为好战和更具专一性;与往昔不同的是,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整体,所有一切都在这一整体中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以及互相碰撞地冲突。”

——摘编自尹海峰《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作用》

【资料夹】

①英国《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中明确提出:“在1870年到1914年期间,欧洲和美国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1865年,美国石油产量约为250万桶,1880年石油产量约为2600万桶,1900年石油产量约为6360万桶。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自激式直流发电机。

④在1874年到1882年间,美国炼制的钢的产量由约19万吨跃至约170万吨;1899年,美国钢产量约占全世界钢的总产量的43%。

1876年,美国科学家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机,电话网从此开始建立起来了。

1882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市珍珠街建成了第一座商业火力发电站,该发电站装置了6台直流发电机,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座较正规的大电厂。

1888年,美国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应用交流电的感应发电机,能开动机器,1889年又发明了感应电动机和取得多项电动机的专利。

1886年,德国实用科学研究的代表人物西门子创办国立物理技术研究院。

——摘编自龚淑林《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等

(1)在上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要求:写出发展历程并用具体材料佐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简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2023-05-08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回顾历史,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国家和人民有不同的“愿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机器时代的愿景”

19世纪30年代,作家兼革命家弗洛拉·特里斯坦(18031844年)游历英国时写道:我对英国无产阶级有所了解后,再也不认为奴隶制是人类社会最悲惨的制度了。奴隶一辈子不愁没饭吃,生病会得到照料。而英国工人和雇主之间没有任何纽带,如果雇主不需要劳力,工人就会饿死。1836年,她写道:“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傅立叶的学说含糊不清。”弗洛拉告诉手工业工人协会的成员:“如果你们继续分裂下去,就会失去力量,就会倒下,被种种不幸踏得粉碎!”弗洛拉还请求议会的一位托利党议员把他的衣服借给她穿,让她可以在公众席上旁听议会演讲(当时议会不对妇女开放)。

——摘编自【英】理查德·埃文斯《竞逐权力:18151914

材料二   “新兴国家的愿景”

埃及的1952年革命推翻了以英帝国主义为靠山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56年,纳赛尔正式当选为埃及共和国总统。1957年开始制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他指出:“在我们致力于实现政治独立的同时,我们也为实现经济独立而努力。因为我们相信,没有经济独立的政治独立是没有价值的,而经济独立又使政治独立完全。”7月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接着把外国的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商业机构和代理处都收归国有。此前纳赛尔还出席了1955年的万隆会议,在发言中强调“各国都有义务尊重别国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编自马云《1952年的埃及革命与纳赛尔政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弗洛拉的“愿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愿景”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纳赛尔的“愿景”及其为实现愿景所采取的措施。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化学家法拉第(1791-1867年)曾经描述他所见到的泰晤士河,“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就像街道上散发的臭气一样。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条臭水沟”。工业革命初期,主要的机械动力是水力,造成第一批近代工厂基本上依河而建,不仅解决动力问题,又方便了工业废水的处理。这些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铅、碱、硫等污染物,使水质大大降低,河流污染严重。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展,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加之市政建设落后,城市房屋供应紧张,忽略了对房屋排污设施的建造,人畜的排泄物、生活垃圾和洗涤物无处排放,导致方圆几英里的地方水流浑浊。

——摘编自吴宪《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拉第时期造成泰晤士河污染的原因及其影响。
(2)以英国泰晤士河污染为例,说明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