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政府已颁布《专利法》,保护技术发明创新。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通过《航海条例》鼓励扩展海外贸易和市场。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不仅如此,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圈地运动带来的大批雇佣劳动力,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有资料记载,当时的手工工场造一根针就要分成18道工序,每个工人完成其中的一道工序,这样分工协作,平均每个工人每天能生产4 800枚针,分工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劳动工具专门化,这就为发明和使用机器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比之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进行的产业革命,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了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后,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但因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不论是官府出资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英国率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可借鉴英国产业革命的哪些因素。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是欧洲饥荒的高发时期,直至1739年,仍有时人记载:“当前法国很多省份都非常缺乏粮食,奥尔良公爵只得花费200万里弗(约合10万英镑)从英国购买粮食。以适中的价格卖给穷人。”法国从英国进口粮食的状况此后十年仍未改变。据此推知(     
A.英法两国经济往来日益密切B.英国农业发展为工业化积累了资本
C.英法两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D.法国社会矛盾激化助推了革命爆发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9世纪以来,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帕特里克·奥布莱恩认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欧洲经济发展》等整理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概述18~19世纪欧洲“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变的主要表现。请指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观点的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0年的英国,家境殷实,发财心切,“人们都在为了市场销售而努力生产”。他们的逐利本能,指向“廉价与简单”;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很快被抬进纺织厂。他们的利益诉求,直接影响议会;于是政府顺水推舟,沿用旧制度,应付新问题。假如说土地兼并与新教伦理为英国打下工业化的基础,那么“亦商亦战的海上力量”则是其腾飞的重要支柱。可以说:“英国工业经济,是从其与欠发达世界的商业交往中成长起来的”。工业化后的英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下降;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全国总人口的50%;“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煤烟尘和水蒸气的结合也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工业化改变了英国自身面貌,也大幅改写了国际地缘政治。

——摘编自赵一凡《英国现代化奇迹》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摩擦、矛盾时有出现,并面临着经济封锁等联合敌对行动。与此同时,新经济政策放宽了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的限制,富农阶层和耐普曼阶层(资本主义分子)逐渐崛起,并引发一系列社会冲突。1925年,斯大林指出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全力推进我国工业,从而加速整个经济的发展。”1926 年起,苏联通过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发行“工业化公债”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满足工业化的粮食供应和资本积累。工业化开始后,苏联一面加强对经济的计划领导,一面着手在工业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与改组,最终形成“部——总管理局——企业”的部门管理体制。在13年的工业化期间,苏联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从20世纪20年代末的39.5%上升到1940年的61%,其代价则是农业经济和消费品生产长期落后,同时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

——摘编自陆南泉《斯大林工业化道路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工业化的有利条件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历史背景。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与英国工业化相比,苏联工业化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工业化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于1761年通航,该运河通航后运费大减。1790~1794年,英国兴起了“运河热”。1805年开通的大联运运河,使伦敦与利物浦之间的路程由以前的269.5英里缩短为138.5英里。1835年,伯明翰一曼彻斯特运河竣工通航。至此,全国70个主要城市中除卢顿外都通过水路相连。英国运河的这一发展(     
A.为推动工业革命进程创造了有利条件B.体现出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战略
C.凸显出殖民扩张与海外贸易日益深化D.折射出工业化加剧了区域发展差异
2024-05-3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东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呢?首先,是经过十七世纪中叶的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以议会制和内阁制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保证了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这个政权的建立,不仅扫除了生产力发展的封建障碍,而且推行了一系列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贸易政策和殖民政策,剥削和掠夺本国人民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以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为发展工业而需要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都因为有了这个政权而得到了保证。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框架内,劳资矛盾,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欠发达的边缘国家与发达的中心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这些都意味着早期的资产阶级都是靠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来榨取剩余价值的,都是靠对外扩张、剥削殖民地来转嫁国内危机、获取超额利润的。

——陈雄《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在诸多富有发明创造精神的能工巧匠的努力下,生产工具的效率获得大幅提升,尤其是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由手工工场制到近代工厂制的过渡。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自然科学蓬勃发展,促使各国的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和飞机制造等新工业部门得以建立和发展,并最终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在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统治地位。

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科技的发展使现代工业体系的基本格局逐步形成,许多新能源、新材料得到开发利用,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从1870年到1900年的30年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2.2倍,从1870年到1914年的44年里,世界贸易增加了3倍。科技进步、工业发展也间接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科技力量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不断吞并小企业,促进了资本、生产和技术的集中,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在各种先进科技条件的支持下,垄断资本不断向外扩张,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盈利空间,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陈雄《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简述其作用。
2024-05-3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写道:“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贵族豪绅把每寸土都围起来做牧场,房屋和城镇给毁掉了,只留下教堂当作羊栏。”描绘了15-19世纪“羊吃人”的现象。他描绘的事件(     
A.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B.巩固了英国农奴制度
C.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D.扩大了英国国际市场
2024-05-3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重点中学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著名学者王章辉在《英国和法国工业革命的比较》中指出:16至18世纪,英国出现了培根、牛顿、波义尔、胡克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他们重视观察和实验,把利用新发明和新发现来改善人类生活作为科学的崇高目标。英国还于1660年成立了皇家学会,1754年成立了“工艺制造业和商业促进会”等学术团体。这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A.具有法国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B.具有良好科学技术研究条件
C.基于近代科学先驱的直接推动D.将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2024-05-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新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创新精神表现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的各个领域。首先在棉纺工业,随后是钢铁工业,然后在铁路部门,英国人都走在了世界其他各国的前面。这种不断的创新精神有效地动员了英国的人力和物资资源,并在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得英国能在很长的时期内战胜自己的竞争对手。但到19世纪末,工业革命所形成的社会体系无论在道德上和精神上都越来越不受人们的支持。这表明人们陶醉在工业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的时期已经过去,开始重新评价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所造成的一切变化

——陈晓律:《近代英国兴衰的历程》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D.资金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