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以后,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过程中,政府早年所颁布的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性法令已严重束缚经济的自由发展。同时,随着英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增强,关税保护制度已成为海外市场的障碍,为经济发展“松绑”已成为形势的需要。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支持经济发展。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7811785年的年均1369.3万英镑,增长到18661870年的6924万英镑。

——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材料二   巴西的工业化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导致的国际贸易萎缩及二战带来的外部条件变化,迫使巴西加速发展原先需进口的本国工业消费品。二战后,巴西政府开始制定全国性发展计划,不仅对汽车、钢铁和家用电器等基础工业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制定了保护国内市场的政策。19561961年,巴西政府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包括5个部门30个项目的目标计划,建立了汽车、造船以及重型电机等制造业。同时,钢铁、重化、造纸等工业部门也取得很大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靠国家高投入、高保护和大量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推进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导致巴西民族工业失去了发展活力,国内积累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 为此,巴西政府决定采取外向型的发展模式。19681974年巴西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10%,被誉为“巴西奇迹”。

——摘编自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与巴西工业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西工业化不同于英国的原因及其启示。
2 . 【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

材料   下图是历次工业革命驱动因素的一种解读模型,该模型意味着驱动工业革命的有六大类,包含多种因素。

——摘编自余东华《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对人类工业文明演化的多维思考》

根据材料,任选一种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自拟论题,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4-2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工业革命与生产组织变革】

材料一   产业组织方式的变迁是伴随着生产技术的变迁而发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将分散的家庭作坊、手工工场转向纵向一体化的工厂模式,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为适应全新生产方式,无论是产业内部还是产业之间都将呈现出组织方式的新趋势: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和市场中,企业通过网络,跨越边界与环境相联系已成为最经常、最普遍的现象。

—摘编自兰建平《第三次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产业组织方式的影响》等

材料二   工业革命、组织变革和企业理论创新的发展

工业革命(IR)

组织变革(OC)

企业理论创新(ITF)

进程

时期

进程

时期

进程

时期

第一次(IR1)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年代

直线制(OC1)

18世纪70年代—19世纪30年代

古典(ITF1)

18世纪70年代—19世纪60年代

第二次(IR2)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10年代

职能制(OC2)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10年代

新古典(ITF2)

19世纪90年代—20世纪30年代

第二次(IR3)

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

事业部制(OC3)

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

现代(ITF3)

20世纪70年代—今

—摘编自刘汉民解晓晴《工业革命、组织变革与企业理论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三次科技革命引发的生产组织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工业革命、组织变革和企业理论创新演进的规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从纯技术角度看,石油比起煤炭有着巨大优越性,能量值石油是煤炭的两倍,储存空间小,石油是液态燃料,能够用于内燃机。内燃机不仅比蒸汽机更有效率,个头也小的多,因此他们开辟了一组从汽车和摩托车到电锯的新用途,靠蒸汽不太可能或者说根本不可能有这种用法。

——摘编自【美】彭慕兰、史蒂夫·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为例,指出其“传统社会内部自发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内燃机发明的历史意义,并概括科技发展对世界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际金融中心的迁移】

材料   从金融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中心的漂移往往是不同国家经济兴衰的过程。从13世纪的威尼斯……再到如今的亚太地区,这些国际金融中心的漂移都往往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并且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1世纪的国际金融中心显然不同于13世纪的国际金融中心。虽然国际金融中心漂移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在这些偶然性之中蕴涵着某种必然。

——摘编自吴晓求《历史视角: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



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际金融中心的迁移”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7-0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奠定了工业文明的基础,没有工业革命,就不会有现在这个世界。……既然许多欧洲国家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站到了走向现代的起跑线上,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年代内容国别
电力1866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德国
70年代电力成为新能源
八九十年代电灯、电车、放映机相继问世
内燃机交通工具七八十年代汽油内燃机德国
80年代本茨制成汽车德国
90年代狄塞尔制成柴油机德国
1903飞机试飞成功美国
通讯手段40年代有线电报开发成功美国
70年代贝尔发明有线电话美国
90年代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意大利
化学工业1867诺贝尔发明炸药瑞典
80年代从煤炭中提取出卤、苯、人造染料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7 . 持续了近一百五十年的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明显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首要条件,概括工业革命的阶段特征。
(2)据材料二,分析世界市场扩大带来的影响。据材料二指出推动世界市场扩大的最重要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主要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