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世界市场:联合、竞争及毫无保障”


材料二   如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工人采集茶叶以出口


图中印度工人在采集茶叶以出口,尽管工钱很少,但他们也由此参与到全球贸易体系中,这一贸易体系改变着世界几乎每个地方的农业和日常生活。

材料三   由于数以千计甚至数以百万计的个人和厂商在没有中央计划的情况下互相调剂需求,它极不稳定,地区与地区竞争。美国中西部谷物一次跌价,除了使少数投机分子破产外,还可能迫使德意志或者阿根廷的小麦种植者以绝望的价格出售产品。当生意萧条时,或者当由于有了节省劳动力的新发明而活计消失时,劳动者就会面临失业。这个体系历经周期性的繁荣与萧条,后者最著名的就是从1873年左右到大约1893年的“长期萧条”。政府制定保护性关税抵制来自别国的竞争。这一切表明19世纪无节制的、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在80年代之后逐渐地衰落下去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损失了约四分之一的海外投资,法国人是三分之一左右,德国人则是全部。

——(美)R.R.帕尔默等著《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1)在材料一的图中用箭头标出19世纪末欧洲资本输出的主要流向。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印度经济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世界市场的建立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2-04-15更新 | 440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市云天化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851年英国进行了一次人口调查,10岁以上的人口有1576万,就业人口达709万,其中妇女就业人口243万,占就业总人数的34.3%。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A.女工在工业中的重要地位B.保障了女工的政治地位
C.工业革命实现了男女平等D.开创机械化生产的先河
2023-12-12更新 | 350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8世纪,英国伦敦出现一批私人捐助的慈善药房,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免费医疗服务。19世纪,一些医学界人士也通过慈善药房对劳动人民提供专业医疗。这反映出(     
A.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逐渐增强B.民主政治思想的日益深化
C.社会财富增加推动医学进步D.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突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保护乡村的情结不仅使“乡土”这个古老的文学体裁在19世纪的英国重生,而且促成了保护乡村的社会运动。1926年成立的“英国乡村保护委员会”强调“必须保护英国乡村的传统风景”,在它的推动下英国颁布了很多涉及乡村的保护法令。这些现象
A.体现了乡村自治的成果B.源于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C.表明政府尊重历史传统D.推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心”与“外缘”

由于第三世界是一个世界经济范畴,因此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欠发展(或欠发达),按依附论的观点,欠发展是指外缘地区国家经济的一种畸形发展状况。

根据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的理论,近代资本主义兴起所构筑的由“中心”与“外缘”地区组成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大致如图所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亚诺斯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依附与畸形”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2022-02-23更新 | 775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苏省常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线上阳光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6 . 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英国接受救济的人口中有工作能力的人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1802~1803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接受福利救济的人数为104万,其中60岁以上及病残无工作能力的人数为16.7万,其余则是有劳动能力的成人及其小孩。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英国
A.工人运动的兴起B.福利国家的建立
C.民主范围的扩大D.产业结构的转型
2022-02-01更新 | 429次组卷 | 7卷引用:新疆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西方传统自由主义思想家视政府为“守夜人”,保护个人的生命、财产和自由不受侵犯,以有限政府来维护自由市场。19世纪晚期的约翰·密尔则认为政府除此之外还要“使谋生手段对每个人都更容易,使每个人都有希望改善自己的状况”。这种观念变化源于(     
A.自由主义理论无法解决大危机B.启蒙运动传播的理性深入人心
C.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2023-01-31更新 | 372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8 . 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不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分化引发的严重后果,有识者都已经预感到了,社会解体的威胁也已经被各种政治色彩的人都看到。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A.变革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B.导致贫富不均,加大变革难度
C.激化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变革D.壮大资产阶级,形成责任内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的贵族们争相为女王的宫廷消费分担支出,而且还进行奢侈消费的竞赛,以博取家族的名誉和社会地位。18世纪,奢侈消费竞争的主体变成了个人,目的也变为谋取个人荣誉和社会影响力,动力则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贵族和市场是时尚的制造者,大众则追随其中,时尚的大众参与,使英国进入商品的大批量需求时期。到了19世纪,贵族的消费模式不再是贵族的专利,而是成为包括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诸社会阶层所追求的模式。需要指出的是,英国上流社会和资产阶级虽盛行“夸示性”消费,但普通劳动者遵奉的仍是勤奋、节俭的消费观。

——摘编自《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文化的唯物史观解读》

材料二   清朝建立后,颁布了《大清通礼》,要求品官士民“人人循礼而行”,但自明中叶以来就出现的奢靡之风却在清朝前期延续。清前期奢靡之风首先体现在服饰的变化上,以前只有士人才能穿的裘皮衣服,“今则里巷妇孺皆裘矣”。饮食方面,士庶之家请客吃饭,“一筵所需几费中人之产”。丧葬嫁娶方面,富贵之家极力讲求排场,一般百姓也竭力效尤,甚至“卖田以嫁女,破产以治丧”。清政府多次下诏禁止奢靡,但由于吏治日益败坏,八旗子弟腐化,奢风不但未得到抑制,反而愈演愈烈。乾隆十三年,刘大櫆认为国家休养生息近百年,而民生日贫,“风俗日奢”是重要原因。

——摘编自宋传银《论清前期的“奢靡”之风》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9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19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变化与清前期奢靡之风盛行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10 . 19世纪末,欧美国家的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据统计,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这反映了(     
A.美国已成为世界的科技中心B.欧美民众科学素养提升
C.科研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D.国家干预渗透科技领域
2023-06-13更新 | 435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