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1 道试题
23-24高二下·福建龙岩·阶段练习
1 . 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折射着社会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足球运动发展大事记

约1300年开始,足球运动在英国很多村镇作为庆典时的一种娱乐活动开展起来。活动没有成文规定,双方手脚并用,玩法粗野,被称为“野蛮足球”。

18世纪,足球运动由乡镇居民带入了城市的工厂与街道。

1863年,英格兰足球协会在伦敦成立,统一足球规则,现代足球诞生。

1885年,英足总承认职业足球的合法地位。

1890年,英格兰首次举办了正式的女子足球比赛,吸引了上万名观众观看。

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足球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1908年,在伦敦举行的第四届夏季奥运会中,足球比赛参赛队开始以国家队组成。

1926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国际足联总会上,国际足联决定1930年在乌拉圭举行第一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此之后每四年举办一次世界杯。

——摘编自陈静姝《英国足球运动对城市文化影响的研究》等

(1)阅读材料,试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简述现代足球运动与社会发展变迁某一方面的关系。
2024-04-24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辽宁卷01)(16+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2 . 如图所示为关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德国三大产业比重和城市等级变化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     

A.反映出德国城市生活节奏明显加快B.说明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C.体现出德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D.表明国家政策对城市发展起决定作用
2024-04-2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以来,在西方含有政治宣传意味的艺术作品中,章鱼形象屡见不鲜,扮演着多重角色。下面是不同时期的四幅含有“章鱼”形象的艺术作品。

图1《滑稽欧亚外交地图》
[日]小原喜三郎创作于1904年
图2《下一个!》
[美]开普勒创作于1904年

图3《保持信心,系统的截肢手术正在进行》法国维希政府出版于1942年图4《美国人在美国!》法国漫画家创作于1950年

——摘编自李汉平《张牙舞爪的邪恶隐喻:西方绘图传统中的章鱼》

从上面四幅作品中任选一幅,对其中的章鱼形象加以解读。(要求:选择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4-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有关英国17-19世纪人口变化的统计情况(单位:万人)。

——根据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制图

材料二   下表所示为16001800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情况(单位:万人)。

年份总人口城市人口乡村人口乡村农业人口乡村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占乡村人口比例
1600年411343772879076%
1700年5068542127814366%
1800年86623862831431450%

——据成德宁(英国前工业化时期的农业革命及其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制表

材料三   明清之际,人口大幅度下……顺治八年(1651)约1400万,康熙五十年(1711)增至2460万。实际上所谓丁数主要是虚拟的纳税单位,远不能反映实际的人丁(成年男子)数额。……据估计康、班之际全国人口应已过亿。乾隆六年(1741),经过正式的人口调查,得数1.4亿有余。此后人口数字直线上升,乾隆二十七年(1762)超过2亿,五十五年(1790)突破3亿,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时,已达4.1亿。人口压力成为一个新出现但却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改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绘图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较于中国,17一19世纪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7-19世纪50年代中英两国人口变化的共同趋势。
2024-04-23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其特征为:第一,把文学作为揭露社会的手段;第二,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第三,关心社会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 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关怀……

——整理自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

材料二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59年撰写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其以法国天革命为背景,以巴黎和伦敦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双城记》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反映的却是现实问题。作者感受到当时英国社会矛盾的尖锐、贫富的悬殊,下层群众中普遍存在愤懑与不满,觉得情况与大革命前的法国有些相似。下表是小说中的部分典型人物与形象介绍。

人物形象介绍
梅尼特医生人道主义的典型。他正直高尚,凭良心过活,因告发一侯爵兄弟霸占农妇的恶行而遭陷害,最终被关进巴士底狱
厄弗里蒙地侯爵反动贵族的典型。他视下层人民为草芥,顽固坚守贵族特权,最终被革命党人刺杀
得伐石太太革命群众的代表。她积极参与了攻打巴士底狱的战斗,性格特点是坚定、冷峻、没有仁慈,不讲怜悯,其最后在与他人的扭打中被自己的手枪打死

—整理自[英]狄更斯《双城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狄更斯《双城记》折射出的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反思进行阐释并加以评论。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运用现实主义文学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2024-04-2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贸易保护之外,政府干预也是重商主义的典型政策工具。1644年,丹麦因与瑞典交战拟封锁海峡,荷兰闻讯后立即派出“50艘军舰为本国商船护航并驻扎松德海峡,直到丹麦承认荷兰的商船通行权并降低关税后才撤兵”。15951602年,荷兰陆续成立了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后为避免过度竞争,政府撮合它们合并为“联合东印度公司”。政府为支持毛纺织业,“要求部队付款采购时,完全购买国产的衣被”。对于制糖业,荷兰也始终视国际关系和市场情况而灵活运用出口补贴手段,借以保持产业稳定。1751年,荷兰议会重申“禁止机器出口,禁止招募技工离境就业”。

——摘编自梅俊杰《论重商主义在荷兰率先崛起中的作用》

材料二   曼彻斯特学派领导下的“反谷物法同盟”迫使英国政府废除了谷物法,并最终承诺实行自由贸易的经济自由主义政策,从而引发了英国经济政策的变化,使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开创自由市场的国家。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倡导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预经济活动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它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作用,而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在曼彻斯特学派的努力下,18世纪2050年代,英国逐渐放弃了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并在1846年废除了谷物法。谷物法的废除标志着英国经济自由主义政策的确立,也是19世纪英国最为重要的经济政策转变。

——摘编自郭继兰《曼彻斯特学派与英国经济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荷兰采取政府干预的表现形式。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最大区别,并说明英国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
2024-04-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在1701~1751年间仅增长了5%,其中的20~30年代甚至出现负增长。从18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人口年增长率达到1.45%,1811~1821年间,增加到1.8%,1681~1821年,英国人口增长133%。其中,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1801年时915.6万,1831年达1405万。这种前所未有增长速度被称为英国“人口革命”。在此期间,英国农牧业得到发展。政府又逐步在全国推行斯品汉姆兰法,此法规定按人口和物价状况领取救济金,这使儿童实际上成为一种收入的来源,因而刺激了人口出生率增长。

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的增长,反映了英国人口的重心由东南向西北转移。1701年,西北部人口占人口的20.3%,伦敦和南部占56.5%,到1831年,西北部占28.3%,伦敦和南部50.1%。就人口的流向看,据统计,1701年和1831年的人口,农业区,分别是194.9万、369万:工商业区,分别是195.4万、631.8万。1750年城市人口占全国的比例是1/4,1801年上升到33.8%,185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人口上升到50.2%。

人口重心的转移,使原来落后但矿产资源丰富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得以开发.这样就形成了分布较广、各具特色的多个经济发展中心。如,1861年时,东南部的伦敦人口280万,仍居英国首位,其次是西北部的利物浦人口44万、曼彻斯特36万,都为棉纺织中心。

一摘编自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19世纪30年代英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说明其成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024-04-2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考试历史试卷
8 . 18世纪中期以来,带殖民地色彩的近代国际分工体系得以确立,世界市场的范围和容量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额急剧增长,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数以亿万计的人口大迁移。这些现象表明(     
A.列强对外侵略矛盾重重B.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C.全球化取得了实质进展D.列强加紧侵略落后地区
2024-04-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大则国家富强。近代以来的几次科技革命,引发大国兴衰和世界格局调整。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率先建立了现代科学体制。专利制度保护和激励了技术发明者的热情。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促进了科学家的聚集、科学的进步和科学价值观的普及。最终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经济强国。但19世纪中叶后英国在电气技术革命中错失良机,经济领域逐渐呈现了科技与生产相分离的趋势。例如,电机、变压器、二极管等关键性技术发明起源于英国,却最终在德国和美国得到大发展,科技优势地位逐渐被美、德取代。美国高度重视科技发明,与德国共同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独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成为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并长期保持全球科技和经济的绝对领先地位。美国的科技强国之路既有和英国相似的部分,也有其独特之处,如二战后军需主导的科技发展路径和政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量优秀人才的引入,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科技强国建设之路: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欧美国家的科技封锁和落后于人的现实,中央政府成立中国科学院,并系统地构建起了新的科技发展领导体制。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组织全国数百位专家制定《19561967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远景规划》的成功实施,取得一系列成果,满足了国家国防等战略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通过改革科技体制、建立创新体系,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科技发展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推动中国载人航天、北斗卫星导航、量子通信、高铁技术、中国天眼等一系列科技发明,对科技事业、国防安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摘编自魏立帅《实施科技发展战略,走科技强国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英国成为“经济强国”及“在电气技术革命中错失良机”的原因,并指出美国科技发展的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科技发展的作用。
2024-04-21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荷兰历史是从资本主义发展和海上霸权的顶峰跌落下来的历史。在 18 世纪,原来由荷兰人载运的货物则由悬挂着各种不同国旗的船只运送了。由于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荷兰商品实行关税壁垒,夺走了荷兰的市场,使荷兰工业品的出口量大为下降,18世纪中叶,荷兰莱登城的呢绒工业产量竟没有达到上世纪末的1/10,捕鱼业也由于来自海上英国船队的威胁而不景气,随着18世纪80年代东印度公司的垮台,以及后来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倒闭,更使荷兰经济狼狈不堪。总之,到18世纪荷兰经济已出现全面衰退的现象,同西欧其他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荷兰远远落在了后边。

—摘编自李明敏《18世纪荷兰商业帝国衰落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   1930年,美国通过的贸易保护法案《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实施后,极大地损害了主要贸易伙伴的利益,特别是原来贸易大国英国的贸易利益。英国为了维护自己的贸易利益,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进行反制,在 1931 年 11 月实施了《非常进口税法》,试图通过征收高关税的方法对某些进口产品进行歧视性贸易限制。1932年英国通过了《进口关税法》,规定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从价进口关税。英国还通过帝国特惠制对非领地、非自治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商品施行进口限制贸易政策。英国作为当时的次强大国,其发起的贸易报复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仅引发了大国贸易战,而且进一步损害了当时的世界贸易体系。

—摘编自保建云《大萧条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教训》

材料三   1986年,中国开始了恢复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合法席位的谈判,选择主动融入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在申请“复关”之前,中国即开始对关税制度进行改革,下调进口关税税率约10%,旨在发挥关税制度对进出口贸易的重要调节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在逐步深化,从1982年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1984 年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中国经济体制更加市场化和规范化。在贸易制度方面,中国自主选择 GATT 多边贸易规则作为贸易制度改革的风向标。1992 年开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从根本上冲破传统计划经济理论的束缚。到1999年11月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 WTO 达成协议,应该说,十余年的艰苦谈判也使得中国贸易制度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

—摘编自张丽娟、冯卓《中国贸易制度融入全球贸易体系的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荷兰商业帝国衰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萧条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融入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世界意义。
2024-04-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