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1 . 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
①公共汽车
②火箭的一级
③火车车厢
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
A.④③①②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①③④②
2018-06-07更新 | 1080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前期,由于供应不足、上层社会抵制等原因,煤炭一直未能作为主要燃料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英国煤炭年产量仅为21万吨。到了17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燃料了。国王詹姆斯一世开始允许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和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到150万吨。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时,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的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蒸汽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这大大提高了煤炭的需求量。在19世纪的100年间,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则增加了18倍,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转型。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美国立国以来能源消费历史趋势图(17762012年)


   

——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从柴薪到煤炭能源转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美国能源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023-05-27更新 | 168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8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即便德意志帝国的工业品成本低质量好,依然很难通过和平的商业竞争手段打开国际市场。如1883—1913年德意志帝国的成品棉布出口贸易与英国棉布贸易相比,在南美、东南欧、非洲、印度等地区的市场份额,德意志帝国仅为3.1%,而英国则占75.2%。这反映出(       
A.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B.英国的工业化进程速度放缓
C.西方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酝酿中
2022-06-24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世纪20年代摄影术在法国发明后,受到公众青睐,摄影业很快成为法国的一种商业形态。对此,19世纪中期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说:“所有配得上艺术家称号和真正酷爱艺术的人,是不是也该用艺术去搞乱工业呢?”据此可知
A.艺术进步有赖于技术革新B.艺术创造巨大商业利润
C.商业发展得益于技术发明D.技术进步冲击艺术领域
5 . 19世纪中叶的英国出现了这样的图景:新鲜的鱼取代了猪蹄成为劳工阶层廉价的晚餐;从伦敦到南部海滨度假地的一日游成了穷人的日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政治民主化推动了民生的改善B.交通技术进步改变了民众生活
C.福利国家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D.工业化进程加快了农业的进步
2021-02-24更新 | 537次组卷 | 1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提出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个国家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15401960年间,世界科学中心在五个主要欧美国家转移。


——图文摘编自微博作者《世界科技中心模型》


近现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如图所示。请选择图中五点中任意一点的世界科学中心,判断其所属国家,说明理由(代表性科技成就),并分析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
2021-11-21更新 | 358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针对18世纪后期英国在南太平洋航海探险活动指出,征服从不是英国的主要目的,占有金银零硬通货也并非英国人制订计划的主要动机......直接的征服和统治都会对当地的自由贸易和英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只能起到拖后腿的作用。这一论述(     
A.客观分析了英国的世界影响B.阐释了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C.揭露了英国的殖民侵略本质D.迎合了英国工业革命的需求
2023-03-26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第一中学2023届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伦敦长期以来被雾霾所笼罩,导致呼吸道疾病骤增。16世纪以来,木材市场的木炭价格几乎是煤炭的3倍,随着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压力,伦敦市民倾向于选择煤炭作为家庭燃料。1952年,面对伦敦烟雾事件,英国下令成立比佛委员会,负责调查成因。1956年,《清洁空气法》颁布,其中包括禁止排放黑烟,卫生部的努力和防治政策法规体系的建立对治污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比佛委员会《比佛报告》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大气污染问题同时凸显,尤其是京津冀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2013年,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大气污染尤为严重,所有城市PM2.5和PM10年均浓度全部超标。同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年)》,按照该计划有关要求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2017年,环保部等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联合制定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治理主要任务为:以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为重点,多措并举强化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全面降低区域污染排放负荷。

——摘编自环保部(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

某学者认为,工业化的不同是中英两国环境治理不同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工业化不同的具体原因,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9 . 19世纪,世界上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D.英国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10 . 长期以来,哭泣是英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到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宗教、军事和科学力量将不哭的英国人和下等人区别开来”,泪不轻弹也成为英国国民形象的核心特征。据此可知,近代英国国民形象的变迁得益于
A.人文精神的衰落B.宗教改革的彻底
C.科学理性的增强D.国家实力的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