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其人与“旧世界”发生的人口爆炸之间,是有关联的。印第安人向世界贡献出5项颇具价值的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豆类、树薯,这些作物后来得到广泛种植、食用。就地理分布而言,玉米恰好位于水稻和小麦的生长带之间。世界玉米田每单位平均产量几乎是小麦的两倍。美洲食用作物的最大优势,正在于它们对土壤,天气与栽培的要求与旧世界作物全然不同,生长季节也与后者有异。美洲作物往往不会与旧世界作物竞争,反而与之互补。1492年之前的无用之地,因这些美洲植物的进驻,也变得能栽种粮食了。在许多地区,由于美洲作物对阳光,雨水或其他因素的要求与旧世界作物不同,农人可以排除休耕季了。

——摘编自[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材料二   自17世纪初第一家荷兰酿酒厂成立以来,食品贸易和饮食文化使纽约焕然一新,食品企业通过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和运输创新为食品国际贸易奠定了基础,加上在战时为水手和士兵提供食物,纽约的食品制造对美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大量涌入的德国移民使纽约的啤酒厂成倍增长,纽约曾是19世纪美国最大的啤酒花种植基地。1862年,南北战争时期的啤酒消费税催生了美国啤酒酿造协会,这个以啤酒制造商为主的行业协会在很长时间内都以德语为官方语言。19世纪中叶兴起于纽约市内的肉类加工区,离时装区不远,到1900年,该地区已聚集了250家屠宰场和包装厂。

——摘译自[美]JoySantlofer《食品都市》(FoodCity:FourCenturiesofFood-MakinginNewYork)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洲作物外传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纽约跻身食品都市的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世界食品(物种)交流进程中得出的认识。
2 . 19世纪30年代,德国著名史学家兰克认为:历史著作的主角只能是那些在历史舞台上最耀眼的人物、民族与国家。正是兰克等人在史学科学化,专业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使德国成为19世纪西方史学的中心。兰克史学思想产生的经济背景是(       
A.德意志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强化B.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传播理性思想
C.法国大革命导致欧洲社会局势动荡D.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024-01-0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A卷)
3 . 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轮船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社会的沟通网络,改变了地面景观。为了便利轮船航运,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也在19世纪被挖掘。海路交通兴起之后,沿着航线出现了一大批沿海城市,如马赛、的里雅斯特、纽约、新奥尔良、蒙特利尔、亚丁、孟买、加尔各答、新加坡、上海香港等。达尔文将这种港口城市称作“轮船全球化”的产物,它们作为枢纽组成了一张遍布世界的网络。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20世纪初,中国铁路业得到初步发展,津浦铁路通过南京浦口联结沪宁铁路,京汉铁路通过武汉联结粤汉铁路。这些铁路经过或中转的枢纽往往出现新兴城市。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石家庄、哈尔滨、长春、济南、徐州、张家口、蚌埠、株洲等城市兴起,被称作“火车拉来的城市”。随着近代铁路业的发展,中东铁路使长春取代了吉林,哈尔滨取代齐齐哈尔,新兴抚顺和大连;京汉铁路使石家庄超过了保定,郑州超过了开封,周口让位于漯河。原来的中心城市让位于由交通枢纽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朱明《全球史视野下的水陆交通变迁》

材料三   截至2015年底,中国高速铁路已突破1.9万千米,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拥有动车组列车最多、运营最繁忙的国家。在铁路工程建造方面,为适应我国地质及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的特点,在路基、桥梁、隧道、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及无砟轨道、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专业领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我国高铁业通过持续推进自主创新,使得高铁机车车辆装备制造领域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中国积极拓展海外经营业务,以高铁为代表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成为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亮丽名片,极大提升了中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打造出“中国经济升级版”。

——摘编自徐飞《中国高铁的全球战略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全球化”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铁路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相比,当代中国高铁业发展呈现的新变化。
4 . 虽然19世纪后期的英国有不少发明,但蒸汽时代的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依然居于主流。到19世纪末,英国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的主要背景是(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经济侵略的利器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
C.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程度不断加深D.宗教改革宣扬了勤俭节约的伦理观
2023-09-01更新 | 296次组卷 | 8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回顾历史,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国家和人民有不同的“愿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机器时代的愿景”

19世纪30年代,作家兼革命家弗洛拉·特里斯坦(18031844年)游历英国时写道:我对英国无产阶级有所了解后,再也不认为奴隶制是人类社会最悲惨的制度了。奴隶一辈子不愁没饭吃,生病会得到照料。而英国工人和雇主之间没有任何纽带,如果雇主不需要劳力,工人就会饿死。1836年,她写道:“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傅立叶的学说含糊不清。”弗洛拉告诉手工业工人协会的成员:“如果你们继续分裂下去,就会失去力量,就会倒下,被种种不幸踏得粉碎!”弗洛拉还请求议会的一位托利党议员把他的衣服借给她穿,让她可以在公众席上旁听议会演讲(当时议会不对妇女开放)。

——摘编自【英】理查德·埃文斯《竞逐权力:18151914

材料二   “新兴国家的愿景”

埃及的1952年革命推翻了以英帝国主义为靠山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56年,纳赛尔正式当选为埃及共和国总统。1957年开始制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他指出:“在我们致力于实现政治独立的同时,我们也为实现经济独立而努力。因为我们相信,没有经济独立的政治独立是没有价值的,而经济独立又使政治独立完全。”7月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接着把外国的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商业机构和代理处都收归国有。此前纳赛尔还出席了1955年的万隆会议,在发言中强调“各国都有义务尊重别国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编自马云《1952年的埃及革命与纳赛尔政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弗洛拉的“愿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愿景”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纳赛尔的“愿景”及其为实现愿景所采取的措施。
6 . 【西方经济思想的演变】

材料一   重商主义萌芽于1415世纪,兴盛于1617世纪,衰落于18世纪,它在西欧各国基本上都出现过……新航路开辟之后的时代是西欧各国急剧变革的时代,重商主义的理论观点正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扩大生产,发展贸易,追逐黄金,增加财富。这必然导致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因此,为了达到重商主义的目的,谋求与王权的结合,希望得到政府的保护,是重商主义者的普遍政策主张。

——摘编自张国昀《论重商主义》

材料二   工业革命使英国开创以近代工业为生产力基础的市场经济。产业资本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新主角,他们关切经济政策,要求有适合工业资本发展的新制度、新理论和新政策……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有只“看不见的手”。1776年他出版的《国富论》是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高峰……在经济自由主义与重商主义的几次较量后,英国成为第一个自由贸易大国,确立了经济自由主义。这次经济政策变革的背后是社会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稳定。至此,经济政策的“钟摆”转向经济自由主义,带来了“好日子”: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然而,经济自由主义的弊端逐渐突出……1825年英国发生了首次周期性经济危机。从此,生产急降、企业破产、投机泡沫、经济混乱等经济现象,加上失业、贫困严重和阶级矛盾等社会现象,成为常见的危机景象。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从重商主义到新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重商主义思想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经济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
2023-06-0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商业市场骤然拓展,资本原始积累呈现出对内盘剥和海外殖民掠夺交织在一起的样态。最先推行殖民政策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它们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随后,荷兰、法国、英国、美国相继走上殖民掠夺道路。正如马克思所言:“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据相关资料统计,1503年至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攫取的有据可查的白银和黄金分别是18600吨和200吨。与此同时,葡萄牙人也从巴西掠夺了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金刚石。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便要索取的第一件东西。”

——摘编自王增智《掠夺是资本主义殖民的本质》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初期,经济繁荣崩盘,造成了1874年至1893年的“经济大萧条”。在此种背景下,各大国竞相扑向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争夺原材料、扩大领土和保护市场。1876年,欧洲国家统治下的殖民地还不到非洲的10%,但到1900年,则达到90%以上,这个典型的帝国主义时代是空前的。尽管当地人民对侵略者进行了英勇而机智的抵抗,但他们遭遇了欧洲人带来的疾病和配备先进武器的专业化军队,因而造成大量伤亡。由于欧洲殖民的大力推动,19世纪90年代中期到1913年各个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强国出现了一次经济繁荣。列宁在1920年分析说:“一小撮‘先进’国家把资本主义变成了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民进行殖民压迫和经济掠夺的世界体系。”

——摘编自布莱恩.S·罗珀《民主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早期的资本扩张相比,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在方式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殖民活动产生的作用。
2023-07-05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豪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世纪,东西方贸易流向由从东向西转变为由西向东,贸易构成渐显近代性特征:由西向东是制成品,由东向西是原材料,且具有明显的殖民地特征这种转变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
C.东方国家经济衰退D.西方发生了产业巨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居民主食在之前土豆、面包基础上,增加了荼、蛋类、鲜肉等,粮食替代品增多,农业劳动力加快了向畜牧业的转变。在发展中,由于环境保护观念不强,造成土地污染,影响了土地的生产能力。与英国大趋势相同,该地对国外粮食市场的依赖性显著增强,但其粮食供应和分配体系的组织性却比不上伦敦等大城市。同时,20多年的英法战争,法国长期经济封锁,切断了英国从国外进口粮食的主要来源。这些因素使曼彻斯粮食供应问题凸显,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动荡和骚乱。鉴于此,政府在曼彻斯特修筑了多条运河和铁路,方便了粮食供应;19世纪30年代该地成立的反谷物法同盟导致《谷物法》于1846年废除,迎来了英国自由贸易的时代。曼彻斯特粮食供应问题得以缓解。

——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

材料二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一些不法粮商操纵粮食市场,使上海米市从6月中旬起价格大涨。于是,中央委派陈云到上海开展一场保卫新生政权的经济战。在陈云指挥下中央财委和上海市政府从江苏、浙江等地收购大米,调运到上海。同时,国营粮食公司在市场实行有计划的批发抛售,在零售环节,对工厂、学校等办理直接供应和重点配售,使全市六分之一的人口能以低于市场批发的价格买到粮食。同时,工商管理部门对市场各项制度作重大改革,如规定中途退市后不得再进场交易,以割断粮食市场与其他市场间的联系避免相互哄抬价格等。这些措施很快收到了实际效果。另外,为打击私商投机哄抬,国营粮食公司连续降低售价,大量抛货,迫使私商以低于市场价亏本售出粮食。1950年,上海市政府又成立新的上海市米业市场,交易秩序大为好转,粮价平稳下来。这是新中国在经济战线上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摘编自贺涛《上海解放之初的“米粮大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曼彻斯特粮食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其解决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上海解决粮食问题呈现的特点及其影响。
10 . 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这种变革也深刻影响着近现代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本以商业公司身份起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经历了1813年被废止印度贸易垄断权和此次(1833年)被废止中国贸易垄断权之后,最终丧失了其赖以生存的全部基础。自不待言,这一结果只不过是对以下事实——随着英国国内工业革命的进展以及工业资本家实力的上升,私营贸易商和非法商人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贸易开始造成实际打击——的追认罢了。

——(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19世纪20世纪之交,垄断组织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普遍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生活的基础。在资本逐利性的驱动下,垄断资本家采用各种方法排挤、打压其他企业。垄断资本是酿成各种战争的根源,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必然导致它们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但垄断组织是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又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大学世界史》

材料三上世纪末以来,跨国公司的地位日益重要。由于主要是这些公司把技术扩散到工业国和正在工业化的国家中去,所以它们对许多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福利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公司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投资、技术和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所以不仅在国际经济事务中,而且在国际政治事务中可以呼风唤雨,使许多国家产生强烈的反应。

——摘编自(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

2017年,美的先后收购了以色列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高创超过50%的股份以及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德国库卡94.55%的股权。库卡与美的合作开拓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并向自主移动机器人以及物流市场等领域拓展。高创则帮助美的充实在运动控制和伺服电机等专业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储备,成为其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

——何芬兰《中国跨国公司力促区域经济合作》


(1)列举英国东印度公司拥有的除经济领域外的特权一例。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该公司与英国工业革命之间的动态关系。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指出19世纪20世纪之交垄断组织出现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对20世纪初人类社会的主要影响。
(3)对于日益发展的跨国公司,人们评价不一。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围绕当今世界跨国公司发展所起的作用,概要谈谈你的看法。(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2-09-27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