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很多个世纪里,欧洲依赖的都是印度的平纹细布、印花布等广大消费品,因而欧洲的贵金属通过棉纺织品等贸易最终流入印度。印度纺织品的输入不可阻挡,威胁着英国的传统行业——毛纺织业。为此,英国政府实施重商主义政策,借助国家的力量,帮助本国商人减少市场上的阻碍。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工具——东印度公司——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在印度的行径被称为“强盗式的贸易”,他们对印度货物征收繁重的苛捐杂税。正是在这种“内外夹攻”以及英国大机器生产对它的反出口的背景下,印度的棉纺织业被摧毁了。到19世纪,英国的棉纺织业进入繁盛时期。

——摘编自杨松《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17601860)》

材料二   18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棉花主要产自西印度群岛、巴西、奥斯曼帝国和印度,并不会产自北美。但是一些敏锐的观察家发现,美国的环境非常适合棉花种植。在丰厚的利润刺激下,棉花种植很快推广到美国大片地区。为了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引入了成千上万的奴隶。到1830年,全美国有100万人种植棉花,其中大多数是奴隶。与世界上几乎所有其他棉花种植地区不同,美国种植园主不仅有着不受限制的土地、劳工和资本供应,还有着无与伦比的政治权利……在南方政客的支持下,联邦政府侵略性地获得了许多新领土,有些是从外国政府那里获得的,有些则是通过武力逼迫美洲印第安人获得的。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纵观一些西方国家的棉花产业,其历史实际上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紧密关联在一起,是一部充满掠夺的历史。其中,以美国为代表,奴隶制、强迫劳动对棉花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美国棉花产业的发展与奴隶制》


(1)分析19世纪英国棉纺织业进入繁盛期的原因。
(2)概括近代美国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3)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棉纺织业发展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工业革命冲击了农业和传统手工业,为寻求就业,大量劳动力进入新兴工业聚集区,这导致了两方面问题的出现:一,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很多劳动力,但一些农村人口失去生计而成为“危险的职业讨饭阶级”;二,许多劳动力由于文化水平和身体等原因,不能获得工作,而且由于各地区的劳动力分布不均衡,劳动力过剩的地方会出现失业、贫困现象。1782年,英国议会通过《吉尔伯特法》对贫民实行“院外救济”。1795年,英国实施“斯宾汉姆制度”,根据食品价格决定基本工资标准,对不能达到这一基本工资标准者,由政府给予救济补贴。19世纪中叶,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斯宾汉姆制度提出批评,认为这种制度有可能带来英国人口无节制的增长,强烈要求对济贫法制度进行改革。在这种社会背景下,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济贫法》,主要内容有:18377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将救济对象严格局限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幼身上;废除以教区为单位的救济行政,实行中央督导制,组建济贫法实施委员会管理救济工作。

——摘编自《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劳动力政策及其特点》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的内容,并对《新济贫法》进行评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有轨电车行业在20世纪20-30年代走向衰落,主要的替代车辆为无轨电车,人们对公共汽车的认可度并不高,1937年,只有62辆柴油巴士在美国售出和运营,这对于公共汽车的主要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来说不是个好消息。1936-1940年间,通用公司联合美孚石油公司、凡士通轮胎公司等公司共同给全国城市干线公司注资,使其成为它们的控股公司和幌子公司,对亏损的电车公司进行收购和兼并,再用公共汽车替换无轨电车。于是,全国城市干线这样一个控股公司就成了通用公司等利益集团兼并电车公司和销售柴油巴士的工具。

——摘编自宋晨《试论二战前美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兴衰》

材料二   1951年成立的“首都汽车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出租汽车公司,也是唯一的一家国营出租汽车公司。在“放权”“让利”政策的支持下,1979年9月,组建了“北京市汽车旅游汽车公司”。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鼓舞下,北京市确定了“符合条件就批,将企业推向市场,优胜劣汰”的发展方针。1995年租车行业共有经营者2229户,其中国营518户,集体966户,合资3户,股份制2户,有限责任公司7户,个体733户,拥有出租汽车62965辆,年客运量5.96亿人次,行业有职工82万人。长期困扰北京的“租车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摘编自刘牧著《当代北京公共交通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美国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变化”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长期困扰北京的“租车难”问题能够得到彻底解决的原因。
2022-10-0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6世纪中叶,一个环大西洋贸易体系出现了。其中带动一切运转的是新大陆种植园、贵重金属矿藏提供的巨大财富。控制这些财富流通的则是西北欧的商人们。他们很快发现这些财富可以用来满足地球另一端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从而抹平东西方贸易中的逆差。

材料二 18世纪末,一个新的世界贸易体系正在形成之中。世界各贸易区之间的联系在不断加深,同时相互间的分工也逐渐明确,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则加速了这一运动。如沃勒斯坦所描述的,欧洲正在成为一个中心区,但到19世纪上半叶这一中心还只能靠在其他贸易区之间进行中介贸易维持自己的运转。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梁雪松《近代早期与近代早期世界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环大西洋贸易体系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新的世界贸易体系正在形成的表现及原因。
2022-07-2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五)历史试题
5 . 【体育发展与时代变迁】

材料一   早期的奥林匹克赛会是以神灵的庆典为中心,是泛希腊各城邦、各民族共同参与的一场关于人的体力、耐力、能力和意志的竞赛。赛会形成的时代属于《荷马史诗》所歌颂的英雄时代,勇敢为第一美德,荣誉为最高奖赏。公元前8世纪,希腊开始进入城邦制时代,希腊人在社会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由此,围绕奥林匹克竞技会发生了一场关于德、智、体、美关系,人的身心培养,以及体育与城邦关系的大辩论。

——摘编自陈村富《古希腊奥林匹克赛会考》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前,英国普通民众只能在旅馆、酒馆等场所进行斗鸡、打牌、掷骰子等活动,在乡村或城镇开阔街头上演足球、板球、斗狗等冲撞激烈的运动;上层阶级则因其财富和权力关系,租借场地,用来进行狩猎、网球、赛马、钓鱼等活动。这些传统体育比赛充满混乱与无序,各类斗兽运动血腥残忍,被称为“残暴的娱乐”。从18世纪中期开始,随着英国经济扩张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体育开始兴起,残忍的斗兽运动逐渐受到限制或衰落。19世纪,随着铁路的修建,人们的出行、物资的大规模流动更加方便,广大工人对体育运动的参与也打破了英国中上层社会的垄断,现代体育运动逐渐扩散至英国整个社会。

——摘编自杨松《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帝国传播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围绕奥林匹克竞技会的大辩论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体育的特点,并分析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变的历史背景。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传统能源依赖木材。15、16世纪以来,英国人口增长迅速,传统手工业如啤酒业、煮盐业、玻璃制造业、造船业等迅速发展,而且都以木柴作为生产燃料,木柴短缺危机日益加剧。16世纪下半期开始,英国能源逐渐转型。到17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燃料。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到了19世纪,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将近150年。凭借储量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英国海军迅速发展壮大,到1899年拥有各类舰艇472艘,总吨位达到约126.6万吨,大大提升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美国是第二次能源转型的引领者。1859年宾夕法尼亚州挖掘了第一口油井,标志着世界现代石油产业的开端。此后百年间,美国一直都是世界石油工业的主导者。但在最初的半个世纪内,受限于精炼技术和利用技术的落后,石油主要用于提炼煤油以作照明之用,一直到1910年左右,石油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才超过5%。随着内燃机、汽车的发明与改进,石油逐渐得到广泛运用并成为主导能源。到1950年左右,石油在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煤炭,成为主导能源。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和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是第三次能源转型的两大背景。进入21世纪,第三次能源转型在国际社会中掀起浪潮。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领域正迎头赶上。2017年,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和核电在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引领者”。

——摘编自吴磊、詹红兵《国际能源转型与中国能源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能源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引领第二次能源转型的原因。
(3)当今世界正处于第三次能源转型时期。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应该走怎样的能源发展之路。
2022-06-02更新 | 698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年,英国乡村银行大约有600家。这些乡村银行、伦敦的私人城市银行均为家族公司或者由少于六个的人组成的合伙公司。合伙方式组成的银行规模较小,普遍存在资本不足的问题,风险能力较弱,这些银行资金链容易断裂。另外,这些家族银行或合伙银行还缺之有限责任的保障。因此在银行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多次破产潮。1825年之前发生过两次影响较大的破产潮。第一次是在1793年经济危机时,仅一年倒闭的银行达22家:另一次是1814年,据估计,18141816年,英国破产的银行不少于89家。1825年的经济危机中,越来越多的乡村银行选择了破产,城市银行也在同年1212日开始破产。最终,许多家族银行和合伙银行倒闭破产,而股份银行却安然无恙,未受到太大冲击。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引领英国经济发生巨变,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资本需求的增加以及企业管理难度的增加,使得作为市场主体的家族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等经济组织形式的管理越来越力不从心。经济组织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生产规模、技术的进步及其带来的生产流程的复杂化和经营销售范围的扩展的需要导致的。在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英国的公司制度正式突破束缚,允许通过注册成立股份公司。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宏远《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股份公司制度的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初英国合伙制银行破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家族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相比,英国股份制企业的优点,并说明英国股份制企业兴起的背景。
2022-05-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00年前后,英格兰每年的煤炭产量大约是250万吨。英国的经济能比荷兰更长久、更持续发展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英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且较早、较大规模地进行开发利用。随着英国人口增长,到16世纪晚期,可供做燃料的森林面积缩减,英国面临一场能源危机。1640~1649年间木材价格比1450~1459年间上涨了约5倍。英国在18世纪靠大批开发煤炭这种能源储备摆脱了木材短缺的困境。煤的使用逐渐从单纯提供热能向主要提供机械能转变。

——摘编自舒小昀《工业革命:从生物能源向矿物能源的转变》

材料二   能源转型示意图


——摘编自张宁等《国内外能源转型比较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际能源转型的规律特征。
2022-03-16更新 | 218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名校练习卷(五)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掠夺和野蛮扩张以及国内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顽固,决定了20世纪的中国不可能通过改良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近代中国历史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包含了“天下大同”、“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其世界意义是希望建立一种“休戚与共”的世界秩序,实现世界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

——张志恒《多重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西方现代化道路使得“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原料产地、商品市场,都是通过对内剥削和压迫、对外侵略和殖民得来的。居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攫取广大人民群众的财富,导致出现贫富分化这个难以克服的顽疾。……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产阶级极端的利己主义以及随之带来的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资本主义文化的本质是庸俗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娱乐主义。在资本主义文明发展进程中,信仰缺失和道德沦丧逐渐成为资本主义文明的标识。

——吴龙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三个维度——基于中西现代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国道路选择的变化,并分析中国最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区别。
10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女权运动在独立战争时期兴起,《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天赋人权思想,成为美国女权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19世纪上半叶,美国社会发生了新变化。一方面,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大批妇女走向社会,进而产生了要求改变自身状况的决心;另一方面, 以废除蓄奴制为宗旨的南北战争爆发,许多妇女投身于这一运动,从而将美国的妇女参政运动推向高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完成工业化后,社会经济获得极大发展,产生了文化素质高、 自主意识强的新一代美国妇女。这一时期,争取妇女选举权的运动席卷全美国。1890年建立的“美国妇女参政协会”,以较为温和的方式争取妇女选举权。而新成立的一批更富于战斗性的妇女参政团体,如“平等联盟”及“妇女党” 等,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新战术,即游行示威、纠察、诘难政治候选人、绝食等。1919年美国参议院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性别关系而加以取消或剥夺。”当然,资产阶级女权运动始终是在不触动私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大量的妇女问题仍然存在。

——摘编自孙晓梅《中外妇女运动简明教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妇女运动兴起及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美国妇女运动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