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4 道试题
1 . 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和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诸多新的社会现象也随之产生,如不平等的加剧、劳动者依附性的加强、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资本投机性的盛行、社会问题的增多等。由于对此理解的视角不同,当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下列相关解读不正确的是(     
A.这些现象是资本原始积累时的衍生物B.批判者希望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社会
C.辩护人认为自由竞争能增进社会财富D.他们的思想成为后人思考的宝贵遗产
2023-11-13更新 | 517次组卷 | 13卷引用:重难点13 两次工业革命-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图1、图2分别是不同年份日本陆海军军工厂职工数、机械马力数对比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日本(       

A.形成了完善的工业体系B.实施对外侵略扩张战略
C.实现了陆海军均衡发展D.官僚寡头掌握实际权力
2024-01-22更新 | 516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年1月九省联考·(黑龙江、吉林)历史试卷评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世纪初,“从小就在某个行业做学徒学习技术”并“期盼成人后凭借技能享受丰裕生活”的美国男工发现“希望化为泡影",因为没有技术的“妇女仅仅工作几个月,就因工资低廉而受到雇主青睐和支持"。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B.妇女地位的迅速提高
C.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D.工厂制度的逐渐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德意志帝国时期(1871—1918年)出现了以回归乡土为取向的乡土运动。其间乡土文学大行其道,传统乡村生活被想象成一种家庭和谱、生活悠然、亲近自然的“田园诗”。各地争相编撰乡土教程、乡土志,面向学校、家庭和社会广泛传播。这反映了(     
A.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B.乡土文学思潮进一步发展
C.民族国家概念被普遍认同D.小农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2019-01-30更新 | 3025次组卷 | 92卷引用:2019届高三高考真题训练——必修三专题七近代以来的科技与文化
6 .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2019-01-30更新 | 4744次组卷 | 100卷引用:2016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9历史试卷
7 . 十九世纪中期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寻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主要指铁路。据此可知
A.近代民族工业重工业占主导B.工业文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D.清政府开始接受西方的文明
2022-04-18更新 | 1099次组卷 | 17卷引用:第02讲国家出路的探索(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法国于1862年先后与比利时和德意志建立关税同盟,1863年与意大利、1864年与瑞士、1865年与瑞典等国分别签订了类似的贸易条约。这一系列商约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缔约双方在关税问题上彼此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法国这些举动(     
A.加快了欧洲经济的一体化B.旨在改善与德意志的关系
C.适应了工业化的发展要求D.巩固同盟关系以孤立英国
2023-09-09更新 | 484次组卷 | 7卷引用: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题专练50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9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

(1)古代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中世纪时,许多欧洲人想象棉花是植物和动物的混合——一种“植物绵羊”。

(2)宋代,棉花由海路传入内地并在南方推广;元朝,在农村广为普及,松江府成为棉纺织业中心;到1433年,中国臣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室,十室必有”。

(3)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5001760年间,大约500万非洲奴隶被贩卖到新世界的种植园中去工作。

(4)1750年,中国棉花产量约15亿磅,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

(5)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812年,利物浦出现棉花期货交易,英国成为世界棉花网络中心。

(6)

(7)1889年,由李鸿章主持筹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投产,是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1899年,张謇在南通投产大生纱厂。

(8)2012年,中国的工厂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亚洲占82.2%),而北美和西欧仅分别使用全球棉花产量的4.2%0.7%200多年后,全球棉花的大部分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3

阅读上述关于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提取相互关联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500年,一百个英国农户家庭只能供养106户家庭(包括他们自己),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74%。到了1801年,这一致字上升到136户,而此时农业劳动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6%。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民主政体的有效保证B.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
C.殖民扩张政策的成熟D.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
2022-11-10更新 | 1055次组卷 | 12卷引用:解密14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统编版通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