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1889年,结合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的铁塔设计方案从700多件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尽管遭到300多位法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与艺术家的反对,但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1887年三月工程正式开工。数百名工人经过2年2个月又23天的努力,铁塔终于在1889年3月3日完工,并以铁塔的设计者、杰出的建筑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的名字命名为“埃菲尔铁塔”。法国政府支持该设计方案最主要的理由是(     
A.它是法国工业化成功的象征B.它展示了设计者的聪明才智
C.它是巴黎城悠久历史的标志D.它是当时新科技材料的展示
2 . 1850年,伊朗出口的棉织品是其原棉的23倍:到1910年,却出口了20倍于棉织品的原棉。当时伊朗街上的孩童们这样唱道:丝累线积难成匹,织布谋生不如死。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伊朗棉纺织业的衰败B.自由贸易规则的推动
C.英国殖民体系的建立D.全球生产格局的变动
2022-09-15更新 | 998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巨头在回答其铁丝网线比一般铁丝贵50%的质询时说:“因为我们实际上拥有美国现存的铁丝网线及其制造设备的一切专利,而且我们声明:任何人制造铁丝网都将侵犯我们的权利。”石油巨头洛克菲勒说:“要红蔷薇含苞待放,必须剪除多余的枝叶。”这表明垄断企业的行为
A.恶化了劳动人民的生活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挑战了政府的行政权力D.损害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2022-05-27更新 | 900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英国接受救济的人口中有工作能力的人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1802~1803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接受福利救济的人数为104万,其中60岁以上及病残无工作能力的人数为16.7万,其余则是有劳动能力的成人及其小孩。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英国
A.工人运动的兴起B.福利国家的建立
C.民主范围的扩大D.产业结构的转型
2022-02-01更新 | 429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下关一中、昭通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不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分化引发的严重后果,有识者都已经预感到了,社会解体的威胁也已经被各种政治色彩的人都看到。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A.变革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B.导致贫富不均,加大变革难度
C.激化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变革D.壮大资产阶级,形成责任内阁
6 . 19世纪末,欧美国家的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据统计,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这反映了(     
A.美国已成为世界的科技中心B.欧美民众科学素养提升
C.科研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D.国家干预渗透科技领域
2023-06-13更新 | 435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创新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19世纪,欧洲时装界出现了两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首先是服装的面料和款式的多样化;其次,则是时装样本及后来的时装杂志逐渐流行,社会时尚的代言人逐渐由宫廷贵妇转变为时装样本模特儿和舞台剧中的女演员。这些趋势根源于
A.工业革命的开展B.家庭结构的变化
C.启蒙思想的传播D.女权运动的推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居民主食在之前土豆、面包基础上,增加了荼、蛋类、鲜肉等,粮食替代品增多,农业劳动力加快了向畜牧业的转变。在发展中,由于环境保护观念不强,造成土地污染,影响了土地的生产能力。与英国大趋势相同,该地对国外粮食市场的依赖性显著增强,但其粮食供应和分配体系的组织性却比不上伦敦等大城市。同时,20多年的英法战争,法国长期经济封锁,切断了英国从国外进口粮食的主要来源。这些因素使曼彻斯粮食供应问题凸显,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动荡和骚乱。鉴于此,政府在曼彻斯特修筑了多条运河和铁路,方便了粮食供应;19世纪30年代该地成立的反谷物法同盟导致《谷物法》于1846年废除,迎来了英国自由贸易的时代。曼彻斯特粮食供应问题得以缓解。

——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

材料二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一些不法粮商操纵粮食市场,使上海米市从6月中旬起价格大涨。于是,中央委派陈云到上海开展一场保卫新生政权的经济战。在陈云指挥下中央财委和上海市政府从江苏、浙江等地收购大米,调运到上海。同时,国营粮食公司在市场实行有计划的批发抛售,在零售环节,对工厂、学校等办理直接供应和重点配售,使全市六分之一的人口能以低于市场批发的价格买到粮食。同时,工商管理部门对市场各项制度作重大改革,如规定中途退市后不得再进场交易,以割断粮食市场与其他市场间的联系避免相互哄抬价格等。这些措施很快收到了实际效果。另外,为打击私商投机哄抬,国营粮食公司连续降低售价,大量抛货,迫使私商以低于市场价亏本售出粮食。1950年,上海市政府又成立新的上海市米业市场,交易秩序大为好转,粮价平稳下来。这是新中国在经济战线上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摘编自贺涛《上海解放之初的“米粮大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曼彻斯特粮食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其解决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上海解决粮食问题呈现的特点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世纪末,美国烟草大王杜克凭借工业化生产带来的巨大便利以及占据优势的价格战,使其企业的香烟产量占全美国总产量的40%。1890年,杜克又收购了其他竞争对手,组建了首家香烟行业的托拉斯——美国烟草公司。材料表明美国(     
A.工业化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B.经济发展促进垄断组织出现
C.垄断组织阻碍了烟草业发展D.烟草生产竞争已趋于规范化
10 . 19世纪初,曼彻斯特的大资本家们大多住在伦敦或自己的庄园,在他们看来,工业城市里“没有惬意的骑马兜风,没有闲暇的漫步,只有嘈杂、匆忙和杂乱;普通人在这里“看不到同情”,缺少“强大的社会道德约束”,有的只是“金钱关系”。这一状况反映出
A.大机器生产导致的社会倒退B.生产关系领域发生的新变革
C.人们对城市化进程难以适应D.两极分化最终造成阶级对立
2022-04-05更新 | 597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