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9世纪初期,棉花通过传统动力驱动的水运需要花费36个小时才能从利物浦到达曼彻斯特,若是遇到运河的繁忙期,耗时远远超过从美国新奥尔良到达英国利物浦。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倡议下,两地之间的铁路于1830年正式通车,由于使用史蒂芬森设计的“火箭号”机车作牵引动力,数十倍地提高了运行速度。这表明(       
A.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B.交通运输变革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方式
C.西方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D.对外贸易活跃提高了城市的发展速度
2 . 工业革命开展之前,英国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地区,但是随着曼彻斯特等地区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大量中小城镇兴起,使英国经济重心开始向西、向北转移。同时,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促使城市经济资金不断流入工业领域,将越来越多的农民吸引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这反映了英国(       
A.近代城乡差距呈现不断缩小趋势B.社会生产力发展改善了产业结构
C.劳动力集中加重了城市治理负担D.工业革命与城市化之间相互作用
3 . 1816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和童工的每日劳动时间长达14一18小时、其间用餐时间只有40分钟,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还出现了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劳动方式。在引擎的轰鸣声中,工人忙碌而不停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工厂制度的出现阻碍了女性解放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机器生产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D.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特许公司的解体情况。这汉映州英国(     
时间特许公司
1825年黎儿特公司特许贸易执照终结,正式宣告解体
1874年《东印度公司股息新赎法案》生效,东印度公司宣告解散
1917年莫斯科公司正式解散

A.自由主义成就了工业革命B.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
C.彻底放弃了贸易保护主义D.与荷兰经济竞争关系结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19世纪的美国,童工是纺织工厂劳动大军的主力,其中费城39家纺织工厂的1100名工人中,童工占到了40%左右,其他地区如马萨诸塞州是43%,康涅狄格州是47%,罗得岛是55%。这—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B.社会人口的逐渐下降
C.童工价格的相对低廉D.社会相关法律的缺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世纪以前的英国社会在安于现状中停滞不前,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命运几乎是父辈的翻版,与自己的奋斗并无多少必然联系;18世纪时这种状态被打破,社会各阶层都加入到追求财富的行列中,他们认为凭借努力可以过和自己父辈完全不同的生活,甚至可以成为高不可攀的贵族。这一变化反映出(       
A.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动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共识
C.经济发展影响了文化价值追求D.民主政治冲击传统社会秩序
2022-05-10更新 | 1036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美国学者伯格多尔在其著作《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描绘到: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这反映出法国
A.摆脱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困境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
C.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新问题D.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8 . 1846年后,英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中,粮食和棉花等初级原料的进口比重不断增加,而制成品尤其是棉纺织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大幅增长。这一变化表明英国
A.世界工厂地位受到了削弱B.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
C.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增强D.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2022-04-10更新 | 37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表是一组美国20世纪农业发展状况的数据统计,表中数据反映出20世纪的美国
年份农场数量(万个)农场面积(万英亩)农业劳动力人数(万人)单个劳动力经营面积(英亩)
190057484130116872
1945585.5114160832.5137
1980230.9104200370.5281

A.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逐步下降B.农场面积随领土扩张不断扩大
C.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效益提升D.生产效率低导致农业劳力流失
2022-04-09更新 | 359次组卷 | 8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英国作家劳伦斯在小说《彩虹》中写道:“19世纪中期,厄秀拉工作的学校(英国中部乡村)就是一所监狱……那里的教师像‘机器一样,用一成不变的震耳的、缺乏人性的声音维持教学’。他们所能做的无非是强迫孩子们成为一个机械的、守纪律的群体……他们是庞大的机器传送带控制的‘趋同性的集体’。”该故事情节反映出当时英国的教育
A.体现了工业化社会的需求B.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
C.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普及D.培养了公民的平等意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