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19世纪初期,英国社会逐渐对贫困问题形成共识,认为贫困的根源在于个人,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努力勤奋工作就不会出现贫困,市场会自动调节一切社会关系至最佳状态。反对政府的济贫,即使救济,也必须建立在自助基础上。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的英国
A.基本摆脱贫困问题B.奉行经济自由主义
C.成为福利国家D.形成勤劳刻苦风气
2 . 1884年,英、法、德等国参与签署的《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所占非洲大陆之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贸易自由和过境自由。《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客观上
A.根除了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B.适应了世界市场发展的需要
C.改变了非洲长期落后的局面D.导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4 . 英国的《谷物法》对进口食物课以很高的关税,它的辩护者称英国应维持工农业之间的经济平衡,土地贵族的利益必须得到维护;而得到工人和工业家大量捐款的反谷物法同盟则与之辩论,最终于1846年政府废除了谷物法。这表明当时英国
A.新旧阶级政治影响力消长B.食品工业打压外来竞争者
C.劳资双方的矛盾趋于缓和D.民主权利是斗争主要目标
6 . 19世纪初英国铁路公司运营每英里铁路平均需要雇用18人;到19世纪40年代末,运营每英里铁路平均只需雇用11人。这-变化反映出
A.机器大生产已经取代手工劳动B.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C.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D.人工成本严重制约铁路规模化经营
7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生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A.工业文明的传播具有单向性、平等性B.西欧文明引领着世界文明的发展潮流
C.人类文明的传播具有互通性、整体性D.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必然的趋势
8 . 19世纪中叶,英国一则城市协会的报告中写道:“博尔顿市—--实在糟;布里斯托尔市—--糟极了,死亡率很高;赫尔市---有些部门坏得不堪设想,许多地区非常污秽……”这说明,当时英国
A.国家治理严重缺失B.城市环境问题相当严重
C.市镇建设十分落后D.已经实现了高度工业化
9 . 1870年英国《教育法》规定,5~12岁的男孩和女孩必须接受全日制教育,使女子初等教育走上了正规化的轨道,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了正规教育;女子教育的功能不再是为了培养贤妻良母,而是为了让女性能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民众观念的不断更新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D.近代学校教育的改革
10 . 西方学者曾说:“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歌声的干扰。”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机械化大生日益普及
C.城市化进程产生许多负面影响D.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