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学徒制。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其主要模式,西方主要国家建立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学习内容以实践经验为主转为以科学理论为主。这一变化说明
A.工业革命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B.西方高等教育体系开始转型
C.技术进步推动科学理论的创新D.科技革命推动学校教育产生
2 . 下表是1850年和1870年国际贸易统计表(单位:亿马克),据此表可知
年份世界贸易总额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185014533.8152112.8
187037491.8454234
A.工业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B.美德扫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
C.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有所发展D.英法两国已经逐渐走向衰落
3 . 大工厂,在英国的曼彻斯特纷纷建立,随之曼彻斯特逐渐繁荣。工厂周边陆续兴建了大量工人棚房,包围了旧城区……最后在城市的东南边,出现了一栋栋别墅,住着新贵族、棉业富人。据此可知,此时英国
A.工人生活环境大为改善B.化工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C.关税税率处于下降趋势D.力争建立海上霸主地位
4 .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资本家和工人,庄园主和雇农之间……像撕破脸皮的仇人,原本那种暧昧的、温情的关系不存在了。”这一描述揭示的实质问题是,工业革命
A.使城市化进程受阻B.破坏了社会和谐
C.加快了习俗的变迁D.激化了阶级矛盾
5 . 下图描述了英国棉纺织品的出口状况,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世界工厂地位已经确立B.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加
C.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D.生产技术创新成效显著
2021-05-0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西北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1837年查尔斯·狄更斯出版了早期的经典小说《雾都孤儿》,以一个济贫院孤儿的成长为题材,生动地描述了进入济贫院的穷人被要求承担着繁重的劳动的情形,因此济贫院的救援声名狼藉,许多穷人宁死也不寻求公共援助,这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
A.工业化进程中社会问题B.忽视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C.社会生产力发展在倒退D.垄断资本主义残酷剥削
2021-05-07更新 | 1522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870~1913年,德国的煤炭开采量从3400万吨增至27730万吨,钢产量从17万吨猛增至1832万吨,铁产量从139万吨增至1931万吨。这说明德国
A.工业结构性矛盾较大B.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C.重工业发展成就突出D.新兴工业发展较快
8 . 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在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他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此后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每年大约有3000家中小公司消失,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材料所反映的现象
A.推动工厂制度的基本形成B.背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
C.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D.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021-04-27更新 | 735次组卷 | 33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世纪中期,在《谷物法》存废争执最激烈的时候,英国首相皮尔说:“铁、煤和制造业的资源给予我们在巨大的工业竞争中超越每一个对手的有利条件······我们位于那些因自由交换产品而获利的国家之首,这个国家能从竞争中退缩吗?这个国家能在禁闭的病态的环境中繁荣吗?”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重商主义政策盛行B.经济发展推动政策调整
C.新旧势力矛盾重重D.与列强间殖民争夺激烈
10 . 以坎贝尔为代表的新时代学者认为:十七十八世纪,英国至少在诺福克地区,农业改良的先锋并非大地主,而是作为佃农和自耕农的小农场主,小农场上的单位面积产出,并不低于大农场,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比大农场还要高。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英国农业劳动力的构成中,雇佣劳动力的比例明显下降,而家庭劳动力的比例明显上升。出现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
A.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导致农工比例严重失调
B.工业革命促进农业生产发生革命性飞跃
C.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返朴归真
D.小农场经营有优越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