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18世纪中期,英国中等阶层的人数和财富日益壮大,个人乃至家庭的花销也相应增加,不同于贵族偏爱的昂贵紧俏的手工奢侈品,他们更愿选择物美价廉的大众消费品,于是大众消费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这迫使商品制造者扩大生产规模与提高效率。据此可知,英国(       
A.工业革命源于阶级结构变动B.生产技术创新加快了利益追逐
C.市场需求助推了工业化进程D.社会观念变迁主导消费与生产
2 . 美国学者大卫·克里斯蒂安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视角出发,将历史的发展分为了8道门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章跨越第8道门槛(公元17001900年),目录如下:

11.1门槛8:现代世界
门槛8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是英国和西欧?全球背景
11.2英国的社会、农业和工业革命
社会关系的变化,农业变化、工业中的革命
11.3工业革命的传播
西欧、美国、日本和俄国
11.4政治革命:现代国家的兴起
法国:第一个现代国家
其他地方的现代国家(英国、美国、德意志)
11.5两个世界的出现一发达世界和发展中世界
正式和非正式的殖民地
西方的安抚思想
阐释帝国主义和两个世界
11.6工业革命的其他影响

材料二   为什么是英国和西欧?全球背景

视角1推动英国开启工业化的重要因素,就是正在变化的全球气候。大约1250年到1900年间,即通常所说的小冰期,世界许多地区温度下降,原因似乎是普遍的火山喷发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含量的减少。为了取暖,世界各地的人们只得烧掉更多木材,英国人耗尽了小岛上的森林,被迫想办法更加有效地开采煤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国学者大卫·克里斯蒂安《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该书“第11章”重新拟写一个主题,并从“11.2~11.6”中任选两节目录进行阐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视角1与英国迈向工业化的关系,并从其他视角再举一例说明英国开启工业化的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经济政策变动一览表

1651年和1660年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

1815年实施《谷物法》,限制甚至禁止谷物进口,抬高粮价,藉以"保护"英国农夫及地主利益。

1846年,废除《谷物法》,不久英国又废除了《航海条例》,大多数商品取消关税。一战中,英国建立战时经济体制,计划分配物资,管制物价、食品、运输、工资等,甚至直接管理工厂。

1932年麦克唐纳政府宣布放弃自由贸易,实行进口税,建立帝国特惠制,保护市场。

1948年,工党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找到一种把个人自由与计划经济、把民主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的制度。

1979年——1990年就任首相的撤切尔夫人大力推行私有化和自由化,压缩国家干预,打击工会,裁减福利。

——整理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2-05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世纪上半叶,英国设置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等机构。议会职能也从政治方面转向经济、文化、社会等诸方面,并设置了特别委员会。到19世纪下半叶,特别委员会的活动范围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英国国家治理改革的动因是(     
A.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B.议会改革运动的发展
C.早期工人运动的压力D.“城市病”的日益严重
2023-01-28更新 | 417次组卷 | 8卷引用: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5 . 英国史学家哈里森说:“无须过多地想象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19世纪40年代,中等阶级会觉得他们生活在一座被贫困的海洋所环绕的小岛上…正如他们自己不止一次所说的,穷人随时都在你的身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使贫富分化加剧B.自然灾害后,社会财富萎缩
C.英国社会的阶级关系稳定D.政局动荡下,贫民涌入英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英国1755~1851年18种行业男性从业者名义收入增幅统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群体增长幅度
农业工人、棉纺织工人、印刷工人、造船业工人61.3-69.6%
白领阶层(律师、医生、教师、技术人员、学者等)234%-695.5%
其他行业92.8-190.6%
A.经济发展加快社会分化B.工人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C.白领阶层成为剥削阶级D.廉价劳动推动经济发展
7 . 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美洲金银的流入曾在欧洲掀起了价格革命的浪潮。而1859年至1869年间的黄金产量相当于1848年前三百多年间的黄金产量总和,却没有发生较大的通货膨胀。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释放巨大产能B.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调整
C.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D.稳定的全球金融秩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生产超出了需求……购物已成为人类最喜爱的消遣,而且消费性产品也成了家人、朋友、配偶之间不可或缺的中介。各种宗教节日(如圣诞节)都已经成了购物节。”这一现象反映了(     
A.自由放任刺激消费增长B.宗教节日的日益商业化
C.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D.过度消费冲击伦理道德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荷兰人对香料贸易和香料市场的垄断行为威胁到英国商人的利益,他们渴望涉足亚洲香料贸易,开始“讨论到东印度航行的事宜”。1600年底,伊丽莎白颁发了为期15年的公司特许状,标志着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后,积极与东印度从事直接商业活动,并与荷兰在南洋群岛的香料贸易方面展开了长期的竞争。到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已经在印度营建4个较大的据点,“它们的位置决定了18世纪英国海外活动的大部分进程与方向”。到亚洲的航行与到欧洲大陆及地中海地区的航行相比,对商船的要求更高。英国航海技术及造船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训练了大量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水手,这些都是潜在的海军力量,随时可以被国家所用。

—摘编自孟宪凤、王军《东印度公司与I7世纪英国东印度贸易》

材料二   荷兰东印度公司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竞争中,长期处于上风,然而在18世纪末它却轰然垮掉。据统计,1766年到1768年期间其用于支付雇员工资的开支,很可能占公司在亚洲总支出的94.7%。早在1620 年,第一任巴达维亚总督科恩就提出,应当给予私人企业一定的自由贸易权,让公司摆脱各种不必要的管理费用,还能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但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随着英国国内印染和纺织行业的迅速发展,英印公司将印度变成了棉织物的原料产地,原棉进口量迅猛增长。1770年之后,英国人在与印度的棉织品贸易中明显占据了上风,荷兰人只能为欧洲市场的低端消费者提供相对廉价的棉织物,市场份额逐渐缩小。1780 年第四次英荷战争中,强大的英国海军摧毁了荷兰舰队,荷印公司的欧亚航线停摆,公司在亚洲的贸易地位江河日下,最终崩溃。

——摘编自郑海洋《荷兰东印度公司衰落原因再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的背景,并分析其贸易活动对英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荷兰东印度公司衰亡的主要原因。
10 . 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3至14小时,在一整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这一变化(     
A.有利于优化手工工场的管理B.反映人类劳作方式的重大变革
C.表明传统的农业已不复存在D.导致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
2022-09-29更新 | 2457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