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 . 美国思想家芒福德指出,对工业革命影响最大的发明或许并非蒸汽机,而是钟表。钟表令劳动不再以天(或季度),而是以小时(甚至分钟)为单位被组织起来。其意在强调(     
A.钟表使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B.钟表决定了生产组织形式
C.生产力发展压缩工人休闲空间D.工业化推动钟表技术发展
2 . 在19世纪前期的英国,很多贵族担任了某些公司的股东或董事,然而那时他们的兴趣往往限于煤矿、铁路或运河等这些与自己地产密切相关的行业。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贵族或主动或被动地开始从事其他新型职业,岗位需求迅速增加。据此可知,19世纪的英国     
A.工业革命形成辐射效应B.贵族放弃传统经济活动
C.贫富分化现象日益严重D.贵族制阻碍了社会发展
3 . 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了《住宅与规划法》;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这一系列政策从侧面反映了
A.城市经济建设倒退推动法制建设B.民主政治体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C.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建设问题突出D.政府从自由放任调整到国家干预
2021-05-06更新 | 635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秦代行“什伍连坐法”,汉代“编户齐民”,户籍对人丁控制极为严格。1785年英国议会法案规定:“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中英户籍制度差异根源于(     
A.治国理政思维有别B.政治制度差别
C.思想解放程度不同D.经济形态迥异
5 . 1883年、1884年德国国会先后通过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不久,又通过了《伤残和老年保险法》,主要保险对象是产业工人、农业工人、手工业雇佣者和公务员,其中规定:年满70岁并缴纳30年以上养老保险费者可领取老年保险津贴。德国的这些举措(     
A.进一步完善了德国君主立宪制B.标志着福利国家制度建立
C.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D.推动了德国工人运动发展
6 . 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实行了金本位制。一战爆发后,为满足战争需要,各国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金本位制随之告终。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可见
A.纸币的发行导致了金本位制的崩溃B.货币体系的变化促进社会的转型
C.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反映大国兴衰D.世界大战决定国际货币体系变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了特许状,允许商人集股组建东印度公司,垄断与东印度的贸易。该公司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转向印度建立根据地,拥有军队和舰队。18世纪中叶起,通过战争排挤法国、荷兰势力,建立在印度的统治地位,将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掠取中国的茶叶和生丝。英国政府依靠它在印度的财产和武装,对缅甸、阿富汗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掠夺战争。后来,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很多商人都极力反对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为适应新兴工商业资本的发展要求,英国政府先后取消该公司对印度(1813年)和中国(1833年)的贸易垄断权。1858年公司被撤销。

——摘编自【日】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与衰的时代背景。
8 . 马铃薯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据此可知,马铃薯的推广(     
A.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印证了物种交流的双重影响
C.保障了欧洲人口的持续增长D.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782年,瓦特研制出可作为机器动力的蒸汽机。1785年,改良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1814年,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1825年第一条铁路在英国修建。改良蒸汽机的重大意义在于(     
A.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B.迫使冶金业和采矿业进行改造
C.补充和取代电力作为主要动力D.解决了大工业所需的动力问题
2023-08-06更新 | 16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合格考)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现代化初步完成于16—18世纪,在政治经济上的主要标志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摩尔主张各国政治现代化道路主要有莱法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德意日的法西斯主义和俄中的社会主义三种模式。英国在早期现代化中捷足先登,成为西方最早的原生性(内源性)现代化国家。

——摘编自徐浩《自下而上:英国原生性现代化的起源》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精英开始认真关注国际世界。1864—1894年间,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了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同光中兴。不幸的是,伴随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的工业现代化全面失败。随后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在中国进行过尝试,都没能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一种代表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全新制度选择,走上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蓝志勇《中西方现代化历程的比较与思考》

有学者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从传统走向现代都经历了艰苦历程,他们现代化的过程和结果各具特点,但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概括中英两国走上现代化的路径特点,并以中英为例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