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他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摘编自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鹅欧洲史15171949

材料二   



——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白银大量流入后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
(2)提取材料二中有关非洲政治形势变化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要求:提取有效信息,逻辑清晰,表达成文)
2024-02-09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如图为画作《杜桑将军将两封信交给英军将领》,刻画了1798年海地领导人杜桑将军把信递给在海地统率英国军队的一位将军。信中指出法国政府特派员要求杜桑抓住英国将军,而杜桑拒绝执行命令,原因是他不能因食言而使自己蒙受耻辱。画的下面,有海地的图画,铭文是“自由、平等!”。这幅画反映了海地(     
A.民族民主意识增长B.摆脱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
C.联合英军反抗法国D.拥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2024-02-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从欧洲传入被压迫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文化认同和发展为核心的,这使得被压迫民族发动起义时,既注重保留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注重吸收西方的先进事物,从而阻碍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征服。由此可知,民族解放运动客观上(     
A.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B.铲除了落后地区的封建势力
C.阻碍了新兴国家的近代化D.塑造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4 . 下表为印度年均农业产量指数统计。据此可知,印度农业(     
年代年均农业产量指数
粮食作物商品作物全部作物
1893-94——1895-96100100100
1986-97——1905-69610598
1906-07——1915-1699126104
1916-17——1925-2698142106
1926-27——1936-3694171108
1936-37——1945-4693185110
A.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多元B.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产业调整与工业化同步D.农产品自给水平逐渐提高
2024-01-30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海地是拉美最早独立的国家, 其发展具有典型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岛上(海地) 有约三万名自由之身的白人,还有人数约略相当的黑白混血儿和四十八万名奴隶。蔗糖使奴隶这种古老劳力和现代形式的工业资本主义结合在一块儿,甘蔗园或许是世上最早的现代工厂,它有一大批严守纪律的工人,园主常是不住在当地的法国资产阶级显赫人士,例如商人、银行家。法国大革命后,“人权宣言”与法国的殖民意向相冲突,岛上的矛盾情势随之引爆。巴黎的革命人士愿意将选举权扩大适用于海地的自由白人,乃至自由的黑白混血儿,却无意废除奴隶制,以免断掉法国岁入的一项主要来源。于是,海地的黑人雅各宾党决定自行解放,从而爆发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民族解放战争之一。

材料二 经历百余年奴隶政权的严酷统治,这些得到自由之身的黑人决心放个长假。重返工作岗位后,他们不愿替甘蔗园卖命,反而展开土地改革,将大庄园分割成小块土地。同时,独立后的海地赫然发现自己基础设施贫乏,资本稀少,农民未受教育且无治理经验。占人口少数的黑白混血儿贵族兴起,他们剥削广大农民图利自己,国家却几乎停滞不前。贵族统治不稳时,美国出手相助(1915—1934年遭美国占领),以维持“稳定”。海地找不到可取代糖的产品,这处热带天堂变成悲惨贫困的落后地区。

——以上均摘编自[美]彭慕兰&史蒂文·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1)据材料一,概括海地发生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地独立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海地独立后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这处热带天堂变成悲惨贫困的落后地区”的主要原因。
2024-01-26更新 | 23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利文斯顿探险非洲】

材料一   在19世纪数以百计的非洲内陆探险活动中,传教士大卫·利文斯顿令人瞩目。下表是利文斯顿探险非洲的相关概况。

次数时间概况
第一次1841-1856奴隶贸易使非洲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妨碍传教活动。利文斯顿决心开拓一条连接海岸至内陆的商道,“用合法商业取代奴隶买卖”。期间,他开辟了从非洲东、西海岸进入内陆的道路。1855年,皇家地理学会授予利文斯顿“金奖”。1857年,利文斯顿的《南非传教士旅行与研究》成为畅销书,获得巨大名声。
第二次1858-1864英国政府组织了由利文斯顿本人领导的,包括海军军官、植物学家、地质学家等成员在内的探险队伍,并规定其任务是“扩大已经获得的有关东非和中非的地理、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的知识”。但因利文斯顿无情批评葡萄牙人从事奴隶贸易的言行,英政府为维持与葡萄牙的结盟关系,中断探险活动。
第三次1866-1873利文斯顿用寻找尼罗河源头的目标掩藏了他的真实目的,再次探险。最终,利文斯顿没有勘测出准确的尼罗河源头,但利用交给记者的信件与日记说服英国政府彻底废除东非奴隶贸易。

—摘编自舒运国《试析利文斯顿探险活动的特点》、何一宁《非洲内陆探险与英国对非洲的认知变化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泰晤士报》将利文斯顿的旅程描述为“当代最伟大的地理探索之一”。19世纪末,英属中非第一任专员哈里·约翰斯顿曾肯定利文斯顿是“自己在该地区的政治管理的前身”,是开创非洲新时代的“先驱”。而自20世纪中叶开始,利文斯顿的形象不再总是充溢着圣人光环。比如传记作者蒂姆·耶尔认为利文斯顿显然是“帝国主义最早的先知和倡导者之一”,学者波特更是认为利文斯顿表露的观点包括以某种方式预测“非洲分治”,是帝国主义的先行者。

—摘编自何一宁《非洲内陆探险与英国对非洲的认知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文斯顿的非洲探险引起19世纪英国广泛关注的社会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人们对利文斯顿认识的变化。
2024-01-2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石油垄断公司控制了委内瑞拉63%左右的石油开采量,在阿根廷等国攫占了大量石油租借地。为了夺占石油产地,美国石油垄断公司甚至在拉丁美洲其他国家发动政变、挑起边界战争等。这可以用以说明当时(     
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比较稳固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任重而道远
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D.美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8 . 针对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美洲事务的干涉问题,1823年,门罗宣言向欧洲国家表达的是“不要做什么”;1845—1848年,波尔克总统对欧洲国家提出的是“不要干涉我做什么”;而到了1895年,克利夫兰总统的关键用语则变为“承认我是什么”。这一变化(     
A.印证了英国已丧失世界霸主地位B.侧面反映欧洲国家普遍走向衰落
C.说明拉美地区成为美国的殖民地D.表明美国企图重建拉美地区秩序
9 . 如图漫画创作于19世纪末的美国。海岸边站着的几人分别代表德国、英国、法国等老牌列强,海面上挂着星条旗驶向拉丁美洲的美国战舰上写着“门罗主义”。该漫画的寓意是(     

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开展成果斐然
B.欧洲列强彻底结束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C.美国进一步强化对拉丁美洲的控制与侵略
D.“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意识深入人心
2024-01-20更新 | 240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884年,欧美列强在某次会议上规定:“占领非洲沿海新地区的国家必须通知《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的签署各国,同时建立足以有效保护该地区现有各项权利(如确保航运和贸易自由等)的机构”。这一规定旨在(       

A.镇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B.增强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
C.协调列强殖民扩张的矛盾D.维护非洲各国独立和完整
2024-01-16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优生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