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图是漫画《利奥波德二世如同毒蛇一样缠绕着刚果人民》,背景反映的是1876年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组织斯坦利探险队,开始了向刚果乃至非洲扩张的步伐。据此推知,这一扩张的直接影响是(       

A.殖民者深入非洲腹地的步伐终止B.列强掀起瓜分非洲的高潮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D.欧洲国家在非的矛盾缓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瓜分非洲的浪潮掀起后,各种力量的碰撞日趋频繁和激烈,为了平衡利益和避免得不偿失的冲突,相关国家坐到了一起。1884年,14个国家的代表在柏林集会。在非洲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相关欧洲国家把一片片的非洲土地当作博弈的筹码。而实际上,欧洲国家在会议桌上拿来推去的这些土地中,有很大一部分它们还弄不清楚情况也并没有实际占领。于是,柏林会议提出了一条被称作“有效占领”的原则,要求声称对某片土地有所有权的国家应对这片土地有实质性的占有和控制。根据“有效占领”原则,包括商人、探险家、传教士在内的各路人士进入大大小小的非洲酋长或国王的“牛栏”和“王廷”,通过利诱、威逼、欺骗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等方式去求取协议。

——摘编自刘伟才《柏林会议与瓜分非洲》

材料二   19世纪过渡到20世纪的年代中,除了冰冻的极地以外,全世界都被瓜分完毕。从此以后,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德国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了……但结果却是德国最终将其全部殖民地让给主要的协约国家及其伙伴,列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化解,不可避免地又要发生一次重新瓜分世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战争。

——【法】雅克·阿尔诺《对殖民主义的审判》

(1)根据材料一、指出柏林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柏林会议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列强“重新瓜分土地”所引发的国际问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商业市场骤然拓展,资本原始积累呈现出对内盘剥和海外殖民掠夺交织在一起的样态。最先推行殖民政策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它们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随后,荷兰、法国、英国、美国相继走上殖民掠夺道路。正如马克思所言:“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据相关资料统计,1503年至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攫取的有据可查的白银和黄金分别是18600吨和200吨。与此同时,葡萄牙人也从巴西掠夺了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金刚石。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便要索取的第一件东西。”

——摘编自王增智《掠夺是资本主义殖民的本质》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初期,经济繁荣崩盘,造成了1874年至1893年的“经济大萧条”。在此种背景下,各大国竞相扑向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争夺原材料、扩大领土和保护市场。1876年,欧洲国家统治下的殖民地还不到非洲的10%,但到1900年,则达到90%以上,这个典型的帝国主义时代是空前的。尽管当地人民对侵略者进行了英勇而机智的抵抗,但他们遭遇了欧洲人带来的疾病和配备先进武器的专业化军队,因而造成大量伤亡。由于欧洲殖民的大力推动,19世纪90年代中期到1913年各个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强国出现了一次经济繁荣。列宁在1920年分析说:“一小撮‘先进’国家把资本主义变成了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民进行殖民压迫和经济掠夺的世界体系。”

——摘编自布莱恩.S·罗珀《民主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早期的资本扩张相比,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在方式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殖民活动产生的作用。
2023-07-05更新 | 17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部分学校2023-2024高一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期起,英殖民主义者开始向东南亚地区渗透,他们除以贸易为先导,以武力为后盾,以发动战争为制胜法宝外,还通过充当保护人,夺取对缅甸和马来亚的殖民统治权。1647年,英国与缅甸签订了《英缅条约》,准予英国人在恒枝岛有永久居留权,可以自由贸易等。1824年,英国迫使荷兰在伦敦签署了《英荷条约》,荷兰彻底放弃了占有新加坡的愿望。从17世纪末开始,英国还在非洲从事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罪恶的奴隶贸易,利物浦、曼彻斯特和伦敦等工业城市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靠奴隶贸易繁荣起来的。1885年,柏林会议结束后,随着欧洲帝国主义争夺和瓜分非洲的加剧,英国的政策也转向以力图夺取尽可能多的殖民地为目标。

——摘编自何跃《试析英国在东南亚的早期殖民扩张》

材料二19世纪,“英国商人在印度发现了最大的市场,在这个开放的市场中,英国的商业资本可以轻易地取得支配地位”。而美国处于欧洲利益的边远地带,对于英国的核心利益即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毫无染指之意,其在美洲大陆和亚太地区的殖民扩张政策并没有直接损害到英国的利益。19 世纪末20世纪初,大英帝国在与其他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殖民竞争中巳处于不利地位,英国的经济实力优势逐渐丧失,海上优势地位不断被动摇。同时,美国民族主义精神中的“盎格鲁一撒克森”种族优越性也是英、美能够携手的文化意识形态因素,“双方之间的矛盾是家庭纠纷,但总会站在一起主宰世界”。

——摘编自王利《英国应对美德扩张的策略及原因探析-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在东南亚和非洲的殖民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对美国殖民扩张行为不断妥协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英国殖民扩张政策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5-17世纪,西方列强主要在亚洲交通要道建立殖民据点、控制航线,而18世纪后他们将殖民据点扩大为殖民地,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
C.殖民掠夺的贪婪性D.列强经济发展不平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门罗主义”总基调是被动和防御性的——它要求欧洲人不得在西半球扩展影响力或对其任何部分重新殖民,但并不涉及美国将会在西半球如何行事的问题。表面上,通过取代欧洲殖民列强的干涉主义政策,“门罗主义”似乎构成了一种开明的、反(欧洲)帝国主义的美国方案。但“门罗主义”并不是绝对的不干涉主义,以美洲“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为由禁止欧洲制度渗入西半球,本身即是试图对欧洲事务进行外交干预的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正如一位国会议员后来直白表述的那样:“门罗主义”暗含着美国作为西半球的政治代言人有权干涉美洲国家事务的意味——其未明言的假设是,“专制欧洲”的控制只能是邪恶的,而“民主美国”的控制却意味着关切与保护。

——摘编自付文广《从门罗主义到威尔逊主义:美国对外干预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大亚洲主义也称大亚细亚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日本社会广为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目的是倡导亚洲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孙中山与日本大亚洲主义者往来密切。孙中山认为如果欧美列强侵略和瓜分亚洲的势头持续下去,不仅中国,而且亚洲各国都将不可避免地“沦为欧美列强、白种人的奴隶的命运”;中日两国“非团结起来不可”,这是“使中国越过殖民化的危机,是保卫亚洲的第一步”。

——摘编自李本义《论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门罗主义的含义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倡导大亚洲主义的原因并指出该思想的局限性。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0012月31日,伊丽莎白女王颁发特许状,公司被命名为“伦敦商人对东印度群岛的贸易公司(与统治者)”,特许状写道:“为了我们国家的荣誉,我们民族的财富”,授予公司与东印度贸易的特权。最重要有以下几条:(1)禁止公司以外的一般商人从事公司专营的贸易,但在他们乐意之时,可以被授权进行贸易。(2)有权“在每次航行中输出价值三万英镑的金银,对共四次航行所载运的英国货予以免税,而且在特许状有效期内,英国船只转运印度货物出口也享有同等特权。”1624年,东印度公司取得通过民事法庭和军事法庭审判它在印度的职员的权力,实际上就具有了“对于公民的生命和财产的无限制的权力。”1668年,查理二世发给公司特许状,授权公司可以把一切没有获得特别许可而在印度从事独立贸易的人押往英国。

——摘编自赵伯乐《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建立和形成》

材料二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自由主义政策成为主流,英国政府逐渐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特权。到了19世纪50年代,公司内部的贪腐风气使得实际收入锐减,不足以维持本身浩大的开支,每当战争爆发时,额外的军费开支使得公司不得不发行公债,这样一来,公司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公司就变本加厉地搜刮印度人民,但到这时,印度已经被搜刮得国贫民穷了,东印度公司往往不能如数征得税额,反而激起了印度人民更加猛烈地反抗,终于,这个声名狼藉的殖民机构被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怒涛冲垮。东印度公司的衰亡,是英国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胜利,标志着英国在印度殖民政策的转变。英国政府已不再需要东印度公司这块破旧的招牌,于是便亲自出马,从此以后,印度就成了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重要场所。

——摘编自陈传金《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东印度公司最终衰亡的原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地区历史的发展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它加快了弱小国家沧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过程。与此同时,在欧美列强对亚非拉进行殖民掠夺和经济开发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把欧美先进的工业技术带到这些地区,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与欧美国家比较起来,亚非拉国家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是极具艰难曲折的,充满了险阻和挫折,阻力主要来自欧美列强的掠夺和奴役性政策。

材料二   工业革命使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力飞跃发展,工业制成品成倍增长。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群众处于被剥削地位,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接纳不了迅速增多的产品,以致造成生产过剩的危机,因此资本家们急于扩大海外市场。同时,欧美列强对原材料和农产品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扩大廉价的原料和农产品来源也成了这些国家的当务之急。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使这些国家获得大量超额利润,形成剩余资本,需要到欠发达国家和殖民地去寻找有利的投资场所,以便利用那些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赚取更多的超额利润。这些因素推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个空前规模的殖民扩张浪潮。

——以上均摘编自王章辉《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地区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殖民扩张浪潮的原因。
2022-07-0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九江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扼大西洋南部航道要冲,附近蕴藏丰富的石油和渔业资源。马岛距离阿根廷仅510公里,但由于殖民地遗留问题,阿根廷与英国之间关于马岛的主权争端由来已久。20世纪70年代后期阿根廷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严重。19824月初,以加尔铁里为首的阿根廷军政府为消弭公众不满情绪,派兵占领了马岛。英阿马岛战争由此爆发。战发当日,没落的英帝国在首相撒切尔夫人主持下,召开紧急会议,次日建立了战时内阁。英国开展的外交攻势,颇有成效,欧共体停止对阿武器供应,美国也站到英国一方。英国调集了三军主力,组建了特混舰队,前往1.3 万公里之外作战。远征途中,收编了很多紧急应召的民船,如“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大型豪华客轮就改装为运兵船。英国四维交织、总体作战:海战、空战、陆战和电子战一并使用。又诸兵种联合行动,到6月份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江英《快速集结,大兵远袭——英阿马岛战争回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根廷派兵占领马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英国在马岛战争中获胜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2-04-1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