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仍然面临民主革命与改革的艰巨任务亟待完成。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是(     
A.印第安土著居民受历史文化传统束缚
B.独立前殖民者实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遗毒
C.该地区并未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冲击
D.美英等国长期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86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2 . 【殖民侵略与民族解放运动】

材料一   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对殖民地的争夺。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绝对统治权的争夺,因此,它们在一个又一个地区再三发生冲突:英国和德国在东非和西南非、英国和法国在暹罗和尼罗河流域、英国和俄国在波斯和阿富汗、德国和法国在摩洛哥和西非,相继发生了冲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就亚非拉民族主义而言,20世纪出现过3次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出现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埃及独立运动等民族独立斗争。欧洲还建立了波兰、芬兰、南斯拉夫等民族独立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广泛开展民族民主运动,彻底摧毁了数百年的殖民体系。

——摘编自刘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对19世纪后期列强的侵略行为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的特点,多角度分析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重大历史意义。
2024-01-0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B卷)
3 . 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既是拉美独立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卢梭思想在拉丁美洲的主要诠释者之一、但他认为民权、主权这些权利应该自上而下,是贵族政权赋予的,这说明(     
A.启蒙思想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B.启蒙运动在拉美地区的本土化
C.拉丁美洲文化具有混合性特点D.拉美独立运动受殖民主义影响
4 . 独立后的拉美国家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在19世纪中叶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了多个以生产出口农矿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制经济国家,拉美的这种经济结构(     
A.有助于各国间的经济互补B.反映了其独立之路任重道远
C.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D.源于西方对拉美的殖民掠夺
2023-11-20更新 | 14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18年,美国抗议英国企图在拉普拉塔河两岸攫取一个新的基地或建立殖民地;1821年,美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大使抱怨最有价值的出口完全掌握在英国人手里。1822年,英国要求哥伦比亚不要将贸易特惠权给美国;在智利,英国利用海军力量抵制美国在南美西海岸的渗透。上述史实反映了(     
A.英国试图保持大陆均势政策B.英美两国实力此消彼长
C.英美在拉美推行新殖民主义D.美国有意调整美洲政策
6 . 19世纪70年代以后,拉丁美洲国家大多都依靠出口粮食、牛羊肉、矿物等,在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阿根廷成为重要的粮食出口国、墨西哥的采矿业发展迅速、智利的硝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4等。这一现象(     
A.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逐渐成长B.表明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C.得益于独立的经济体系的建立D.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种植园奴隶制经济盛行于葡属巴西、西印度群岛和西属南美殖民地大西洋沿岸等热带及亚热带作物区。最初在种植园从事劳动的主要是印第安人,后来大批印第安人因劳累过度而死亡。为了补充劳动力,殖民者又从非洲贩运大量黑人充当奴隶。在巴西,黑人奴隶约占全国350万人口的一半以上。19世纪初,西属拉美殖民地纷纷独立,并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巴西的大种植园主、大商人和上层保守分子为了预防革命的爆发,在1822年拥戴葡萄牙王子彼得罗为帝,宣布脱离葡萄牙独立。奴隶制种植园主是君主政治的社会支柱,而君主政体则维护奴隶制种植园主的利益。

材料二   残酷的种植园奴隶制造成奴隶大批死亡,从非洲进口的奴隶人数也不断下降。同时,在巴西种植园中出现了“合同制”,吸引了大批欧洲侨民迁居巴西。随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和种植园奴隶劳动制的冲突日益尖锐,要求废除奴隶制和推翻君主制的运动日益高涨。1883年,国内各种废奴协会的代表成立了废奴主义同盟,领导全国的废奴运动。1888年,巴西最终废除了奴隶制。次年,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以上材料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西种植园奴隶制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西废除奴隶制的原因和影响。

8 . [殖民主义与文化发展]

材料一     拉丁美洲革命不是一次偶然事件,它早已在酝酿中,孕育这次革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大众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压迫。殖民地人民在同一领域、同一环境内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和同化,逐渐形成了共同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统。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普遍高涨。……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主义者的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诵。到18世纪后半叶,责本主义工业虽然还很薄弱,但它是殖民地经济中一种新的因素,它必然会在殖民地不断发展,决非任何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反动势力所能压抑和扼杀的

——摘编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发起了去西方化的运动,目的是根除旧殖民帝国的影响并消灭它们的权力象征。尽管如此,后殖民时代的民族认同并非总能强大到能根除殖民地的影响或取缔欧洲人的习俗。圣雄甘地呼吁印度人恢复当地习俗,拒绝所有从西方进口的东西,找到印度人的灵观。尼赫鲁则倾向于工业化和世俗化,跟上现代化的趋势,在印度实现西方世界那样的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胡里奥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特色。结合所学谈谈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9 . 有一位地理学者这样描述独立前的拉丁美洲:“拉美多数人口居住在环大陆一圈的城市集镇中,其中多数集镇人口不多于400人。内地则是一些极分散居民点,庄园是其活动中心,庄园面积极大,而庄园牧场上的工人寥寥无几。”这种环境造成拉美地区(     
A.封建统治得以长期延续B.种植园经济趋于衰落
C.统一政治权威难以形成D.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10 . 【西属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同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他们虐待我们,不仅剥夺了我们应有的权利,而且使我们对公共事务一无所知。如果我们能够在我们所在的地区掌管自己的内部事务,那么,我们一定会了解公共事务及其一套机构,我们一定也会享有个人的成望。美洲人在社会中只能当奴隶,最多也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消费者。连劳动也受到种种限制:不准生产西班牙国王所垄断的产品,不准建立西班牙本身所没有的工厂,连生活必需品的贸易都被西班牙人专门控制。在美洲各省之间设置了种种障碍,使省与省之间互不接触、不了解、不往来。我们的地只准种植蓝靛、谷物、咖啡、甘蔗、可可和棉花。

——摘编自西常·玻利瓦尔《牙买加来信》

材料二:1810年,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苹命和1804年海地革命的成功,以及1808年西班牙王室被法国推翻等国素推动下,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爆发了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南美北部伟大的革命英雄是“解放者”玻利瓦尔将军。这位卓越的领导人坚持不懈地战斗了15年,实际上创立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拿马、厄瓜多尔和玻利推亚等独立的国家。南美南部杰出的领导人是圣马丁将军。到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彻底摆脱殖民统治。不过,这次牺牲了100多万人生命的战争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独立后,各国频频更改宪法,政府的兴起和倒台更是层层发生,经济停滞不前。

——改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在拉丁美洲采取的殖民统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属拉丁美洲独立浪潮的特点。
2023-06-0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