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他曾写道: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建起新制度的框架。由材料可知,约翰·里德认为布尔什维克胜利的原因是(     
A.果断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布尔什维克的坚强领导
C.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理论D.资产阶级统治失去民心
2023-05-10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1941—1945年间,在苏联集体农庄中的农民收入中,以谷类和土豆计算的实物工资有下降趋势,农民个人出售农产品的货币收入在其全部收入中的比重则显著增长。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中市场机制的调节B.苏联产业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C.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D.二战推动了苏联政策的调适
2023-05-07更新 | 13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1929—1945年间,苏联共与217个外国公司签订过技术援助协定,其中美国公司139个,德国公司33个,英国公司10个,法国、意大利公司各9个。对此斯大林说:“在苏联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工业企业是由美国帮助建设或提供援助的。”这说明(     
A.大萧条期间西方加强了对苏经济交流B.国际协作提升了苏联工业化建设水平
C.美苏加强合作以应对法西斯主义的威胁D.苏联工业化建设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支持
4 . 1919年2月,苏维埃政权开始进行另外一种试验:授权国有企业、企业集团、市苏维埃和工会获得土地,组建苏维埃农场并生产供自己使用的农产品。此举意在(     
A.缓解农民对余粮征集制的抵制情绪B.利用工业扶助农业发展
C.解决粮食供应不足问题D.顺利实现向农业集体化过渡
2023-02-10更新 | 488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河北卷)
5 . 1921年,苏俄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参加者多为刚参军的农民,他们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声称执政的共产党…没有力量把群众从全面崩溃的现状中拯救出来,只有靠全体工人的努力和决心,才能使共和国摆脱困境。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农民反对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B.因为政府实行工业化违背农民的意愿
C.群众要求抵抗国内外敌人的进攻D.说明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2023-01-17更新 | 276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01(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河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1920年创作(饿乡纪程》,又名《新俄国游记》。推测瞿秋白用“饿乡”指代“新俄国”是因为(     
A.苏联建立之初面临经济困难B.苏俄内战时期粮食严重短缺
C.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社会经济D.斯大林模式导致农业的落后
7 . 1919年4月,列宁说:面对叛乱与干涉,“我们的军队却阵容整齐,在这里进行斗争的人们能够经历一场比沙皇时代艰苦得多的战争”,“是因为他们看到,每一个军事指挥官身旁都有一个党员政治委员——一个来自彼得格勒或莫斯科,或伊万诺沃——一沃兹涅先斯克的优秀工人”。据此可知列宁肯定了(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紧迫性B.实施余粮收集制的弊端
C.推进苏联军队党建工作的必要性D.加强红军政治建设的意义
8 .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立了五大坦克生产基地:乌拉尔、哈尔科夫、鄂木斯克、列宁格勒以及车里雅宾斯克。1945年生产各类坦克29 175辆。此现象(  )
A.是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结果B.源于两个“五年计划”建设迅速实现工业化
C.表明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D.是农业集体化的直接结果
2022-09-16更新 | 8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高考河北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9 . 1931年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作人员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苏共提出“布尔什维克必须掌握技术”的口号,号召“向所有的人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使自己成为专家、能手”。这(     
A.缓解了经济危机的破坏B.推动了斯大林模式形成
C.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国策D.适应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2022-08-14更新 | 72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列宁曾说:“无论如何要继续前进并学会欧美科学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20世纪30年代,面对有人质疑苏联大部分大型企业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斯大林表示,社会主义的经济并非“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可以用来说明,苏联的经济体制(     
A.经历了两次重大调整B.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C.存在严重的滞质问题D.适应了客观历史环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