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0 道试题
1 . 1923年,苏联银行对私人企业的信贷投资额占各类企业总投资额的11.5%,1924年为2.0%,1925年为2.5%,1926年为2.0%。在税收方面,私人资本的所得财产税率从1922年的12%,提高到1924年末的35%。这折射出
A.私人企业迅速成长为独立经济力量B.列宁注重用金融手段调控国民经济
C.新经济政策在运行中存有内在矛盾D.工业化加速进行,耗费国家大量资金
2 . 1919年3月,列宁指出:“苏维埃政权现时任务是坚定不移地继续在全国范围内以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必须使个个生产部门的一切生产计划严密地协调一致,相互联系,共同形成一个我们迫切需要的统一的经济计划。”列宁提出这一要求是为了
A.应对严峻的内外形势B.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C.掌握国家经济命脉D.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2022-05-17更新 | 45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苏联政府于1930年提出了整顿、巩固和发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明文规定,反对歪曲党的路线的行为,禁止采用强迫手段实行集体化,禁止将农民住宅、奶牛、猪、羊家禽等收归国有,恢复农贸市场等。苏联政府的这一做法
A.是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继续B.利于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C.实现了苏联经济均衡发展D.建立了社会主义农业制度
4 . 苏联工业化对农村提出以下要求:防止农村两极分化;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金和积累,积累的方式不是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而是以国家垄断形成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式,让农民缴纳额外税;实行国家计划严格控制下的卖方市场。据此可推知,斯大林体制
A.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佳途径B.在农村保持某种程度的自然经济状态
C.排斥市场并且禁止商品交换D.借鉴了西方工业化资本积累的模式
5 . 有学者说:“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视角来看,当时苏联本质上是边缘国家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保持国家对工业体系的维护,对核心技术的扶助,对民族工业的扶助,都是非常必要的。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保持、发挥国家对工业体系扶助能力的制度基础。”该学者意在
A.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做舆论宣传
B.说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不成熟
C.强调斯大林模式存在一定合理性
D.指出斯大林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6 . 1922年11月,列宁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一年来农民战胜了饥荒,现在我们已经得到几亿普特(重量单位)的粮食,而且几乎没有使用任何强制手段。在1921年以前,农民暴动可以说是俄国的普遍现象,而今天差不多完全没有了。”这说明当时苏俄
A.成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心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C.运用市场机制巩固工农联盟D.注重探索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2022-05-13更新 | 32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三第八次考试(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世界上所处的位次。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1928年1932年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532
机器制造业422
联合收割机21
电力1073
644
石油322
553
A.国民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B.斯大林体制弊端初露端倪
C.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D.计划经济具有一定优越性
8 .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苏联加快推进北方开发计划,除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外,还在极地航空与破冰船舰队建设、能源开发与工业建设、陆路交通运输网建立等领域取得了全新发展。苏联开发北方旨在
A.为工业化提供必要的能源支持B.为战时苏联物资供应提供保障
C.开辟新航道便捷从美国进口D.加强科学研究保持世界领先
9 . 1920年9月27日,人民委员会颁布法律,决定在大中型企业全面国有化后对私人小企业也实行国有化,个体手工业则被纳入国家统一购销轨道。10月11日,人民委员会通过决议规定,对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的职工实行广泛的免费配给制,商品货币关系基本退出经济生活和日常生活。这反映了当时苏俄政府(       
A.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B.忽视了广大农民阶层利益
C.创新了社会主义发展模式D.试图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
10 . 下表是苏俄(联)在1913年至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曲线。据此可以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B.部分恢复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C.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恢复发展国民经济D.斯大林模式发挥出计划经济的强大优势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