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25年苏共十四次代表大会前后,苏共中央在农村取消了大部分对出租土地、雇工及资本积累的限制,并降低了农业税和工业品的价格。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走向了废止
B.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C.工业化资金的积累加速
D.农村阶级分化日益加剧
2 . 192112月,苏俄政府做出决定:凡雇佣工人20名以下的小企业,不论是否已被国家接管,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 到了1922年底,私营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8.5%。据此可知苏俄(  )
A.修正了十月革命的奋斗目标B.彻底否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资本家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D.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写道:“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念是
A.重工业的高速增长B.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C.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注重思想政治说教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5年,苏联恢复国民经济后,进入了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从1926年到1940年。这个时期,苏联一方面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全史》

材料二:(斯大林时期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表现。

(2)材料二中的“西方经济的崩溃”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当“西方经济的崩溃”蔓延时,苏联为什么没有受到较大冲击?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模仿”指的是什么?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