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以下有关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中,最全面的是
①促进了当时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
②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发展
③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 . 社会主义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又是一种人类的重要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列宁

材料二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两位学者和战士”指的是谁?他们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历史文献?请概括材料二的中心内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上述理论在哪些国家得以成功实践。
3 . 据统计,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则是112%。这一成效的取得与某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这一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方针D.赫鲁晓夫时期的农业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到1932年时,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同时期在美国和德国的帮助下建成3个大型钢铁厂,在美国援助下建立了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这表明苏联
A.持续实行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B.对待西方采取了和平共处原则
C.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发展工业D.经济建设依赖于西方国家援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
B.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
C.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D.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
2016-12-12更新 | 201次组卷 | 20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瞿秋白在192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
B.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
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
D.扩大政治“公开性”的尝试
7 . 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他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
8 . 毛泽东在1956年12月讲过:“可以考虑开私营工厂、开夫妻店,雇工也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二十年、一百年不没收。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与以上思想相似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9 . 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这表明他
A.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B.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C.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
D.肯定了应对战争局势的新措施
10 . 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其中哪一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得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