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方式,各有优越性,也各有缺陷,两者都不可或缺,常常需要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做灵活变化。当一国处于强势时,主要用市场来配置资源,以获得国际比较优势;当一国处于弱势时,主要宜采取计划来配置资源,以形成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不至于在国际竞争中被边缘化。

——刘运新《经济法视野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之再认识》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史论结合)
2 . 1929年,苏联同西方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达70多个项目,涉及冶金、机械、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多个重要经济部门,大量的西方失业人员也被聘到苏联工作。这反映出苏联
A.抓住有利时机发展国民经济B.新经济政策得到了继续贯彻
C.对斯大林模式进行适时调整D.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得到消除
2021-02-01更新 | 460次组卷 | 6卷引用:西藏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1928年至1929年,苏联遇到了“谷物收购危机”,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决定从1929年开始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迅速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到1937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达到93%。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导致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C.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和原料D.顺利改造了生产关系
4 . 下图反映了不同年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的大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对图中比例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美国遭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B.计划经济对苏联工业的作用巨大
C.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已丧失D.两种社会制度的冲突较为激烈
5 . 苏俄(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开创新的发展模式,其中有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该体制的特点包括(          
①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②运用多种所有制发展经济
③实行指令性计划④按照“物质利益原则”进行利益分配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②④
6 . 20世纪20年代,苏俄政府兴办了一批由国家资金和外国资本合资经营的企业和公司,到1923年苏联拥有了俄德航空公司、俄美压缩瓦斯公司等24个巨额资本的合营公司企业。这表明当时苏(俄)联
A.注重引进外资和技术B.实现了国民经济恢复
C.加大工业化建设进程D.强化了对经济的控制
7 . 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这番话描述的对象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D.自由贸易政策
8 . 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是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针对30年代大危机,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复兴、救济和改革的政府干预政策,颁布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2)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2020-08-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为此,苏联
A.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了“斯大林模式”D.实行全面私有制
10 . 1929年5月,苏联设立了“外国咨询中央局”,专门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此现象说明
A.苏联化外部危机为本国经济建设的契机
B.计划经济体制是苏联经济发展唯一模式
C.美国的大力援助,推动苏联经济的发展
D.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结构失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