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闻一在《凯歌悲壮》一书中这样评述到:“苏联的出现和兴起是凯歌式的,无论对于过去的世界还是对于未来的世界,它的凯歌总是值得颂扬的;而苏联的没落和解体是悲壮的,其悲壮就在于它败于不该败、亡于不该亡”,全书共分五章阐述了苏联(俄)的经济政策。

目录

第一章   凯歌年代(19181920年底)

第二章   “退却”年代(19211926年)

第三章   剥夺年代(19281941年)

……

第五章   战后年代(1953-1964年)


结合所学知识,对目录中任意两章所反映的经济政策进行评述。(要求:1、明确写出每章经济政策名称。2、列举相关内容,并从目的和影响两方面进行评述)
2021-07-20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25年,苏联农业播种面积已恢复到1913年的水平。单位面积产量与一战前5年的年平均产量相比有所提高, 1925~ 1926年的农业总产值达到1913年的112% ,其中农业产值增加7%,畜牧业产值增加21%。这些数据反映了苏联
A.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粮食收购危机得到解决
C.农业全面集体化所遭遇的阻碍D.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成果
3 . 下图是1926年苏联发行的1卢布货币。图中的货币
A.体现农业集体化的特征B.成为苏联模式的重要标志
C.与新经济政策密切相关D.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产物
4 .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
2021-06-30更新 | 332次组卷 | 38卷引用:甘肃省兰州新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图是1913年到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能够解释1921-1925年变化趋势的政策措施是
A.余粮收集制B.采用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农产品收购制
6 . 苏俄从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量分配粮食,6月,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有些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背口袋”活动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B.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得人心
C.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D.农业集体化带来了粮食危机
7 . 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上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是灾难性。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模式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B.该模式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C.该模式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该模式忽视了对民生的改善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的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摘编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二   毛泽东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材料三   某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了1000万人。”

——闫志民主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依据材料一分析工业化通常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说明,苏联采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途径的原因及成就。
(3)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2021-06-2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指出,十月革命后,列宁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后又大刀阔斧地否定了它。但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渊源中的一根主线是布尔什维克所渴望的共产主义,所以战时共产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行动轨迹并没有得到彻底消除。这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影响有限
B.斯大林的一些政策渊源于战时共产主义
C.列宁曾部分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更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
10 .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2021-06-13更新 | 11783次组卷 | 92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