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西方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大体形成和正在形成三种典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模式特点不足
弱政府职能模式自由放任忽视和放任了“市场失灵”。将政府活动限制于主持社会正义和建设管理某些公共设施的狭小范围内
强政府职能模式国家干预无法控制和解决“政府失灵”。正如市场本身有缺陷而导致市场失灵一样,政府有缺陷且也会导致“政府失灵”
中政府职能模式第三条   道路(“中间路线”)政府对市场干预的适度性没有明确可行的规定,难以把握政府干预的“度”

——摘编自王春香《西方国家政府职能模式演变及其启示》


材料中的“政府职能模式”蕴含着诸多启示,请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说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 . 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其中,苏俄政府“后退一步”的举措是(     
A.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B.推行余粮收集制
C.允许部分企业由私人经营D.实施农业集体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7年8月,“就有大约4000名中间派的孟什维克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的领导人马尔托夫曾在一封私人的信件中坦言:“群众不愿意支持我们,宁愿从护国派转向布尔什维克。”这说明,当时俄国(     
A.社会矛盾不可调和并日益激化B.沙皇专制统治已经不得人心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掌握实权D.社会主义革命具有社会基础
2022-07-06更新 | 363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1921年3月的俄共(布)十大上,粮食人民委员会赞同征收粮食税,但不主张放弃垄断;列宁也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为了缓解国内压力,而不是俄共(布)自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的结果。这表明苏俄当时(     
A.对实行粮食税存在分歧B.实行新经济政策具有临时性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实现工业化的任务十分紧迫
2022-07-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中提到: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列宁强调(     
A.重视工业农业协调发展新型工业经济B.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社会主义
C.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D.构建起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工业化建设
6 . 1921年苏联中小业企业产权从“国有化”下放到私人,苏联出现了以国营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1925年,苏联经济的非社会主义成分,工业中占26.7%,批发商业中占12.1%,零售商业中占44.1%。这说明了(     
A.苏联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得到调整
C.苏联利用市场与货币关系发展经济D.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实现工业化
7 . 尽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了前线红军的物资充足,但小农经济却遭到严重的损害。可是,对于俄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一旦小农经济得不到切实的改善,那么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任何计划都会落空。为此,列宁(       
A.实施农业集体化B.征收农副产品C.推行余粮收集制D.推行新经济政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马克思主义是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是在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经验和人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它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重要的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比喻为一座大厦,在这座大厦中,生产力处于最基层,而社会意识形态处于最高层。

——摘编自吴建良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材料二   十月革命架起了一座桥梁,建成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为经济落后的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样板。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李德胜《十月革命的道路与中国青年的使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俄国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联系苏俄20世纪20—40年代的史实,谈谈你对毛泽东“也会建设”这一说法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年后,德国工业化的发展更加迅速。德国在教育和科研方面注重与生产实践的结合,重视发明创造。在世纪之交,德国已具备欧洲最先进科研水平。同时,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投资和对教育的大力投入也推动了专利的发明。在1870-1914年间,国家在这些领域的支出就增长了10倍,创办了许多大学和技术学院。这些学生在毕业后都走进了工业企业、研究机构和研发部门。与此同时,德国科学家们时刻关注着大西洋彼岸美国的发展,并注重学习创新美国的发展理念和生产方法。从1867-1914年,德国工业总量增长了8倍。在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总量仅次于美国。

——摘编自杨鑫、徐继承《工业化时期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二   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比较落后的国家。苏联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包围和战争逼近的条件下独自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存活下来,必须尽快地建立自己足够强大的经济和国防,不然就会被吃掉。这种紧迫感,使得苏维埃政权必须把最高决策权集中在自己手里,通过高度集权的行政手段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摘编自范良河《浅议斯大林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工业化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0 . 1921年,列宁指出在经济政治落后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企图完全禁止、堵塞一切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愚蠢,就是自杀”。这反映出当时苏俄
A.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必要性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意义不大
C.应该把中小企业都收归国有D.不同社会制度可以和平共处
2022-06-2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