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1 . 1921年,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铅笔厂,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第一年产值就达到250万美元。几年后,铅笔厂的产品不仅满足了苏联的市场需要,还把20%的产品出口到英国等国家。从中可以看出(        
A.美国对苏联(俄)推行冷战政策B.美国向苏联(俄)转嫁经济危机
C.美苏(俄)具备共同的国家利益D.苏联(俄)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
2022-06-2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认为俄国革命马上要进入第二阶段,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一说法被认为是反马克思主义,甚至有人说列宁“你这是热昏了说的胡话”。最后,布尔什维克党内部投票表决,13票反对,2票赞成,1票弃权。据此可知(       
A.《四月提纲》背离了革命方向B.布尔什维克党内部思想交锋激烈
C.和平夺权方式脱离了俄国实际D.布尔什维克党内部出现右倾错误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1979年撒切尔夫人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进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副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是如何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做了哪些改革。其有何影响?
4 . 如图所示是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时的一张照片。该照片反映的事件可以说明
A.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
B.列宁为消除大饥荒采取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到了广泛支持
D.苏联社会主义工农业发展长期滞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7年列宁在《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中明确指出:“在一个小农国家里,只要绝大多数居民还没觉悟到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就决不能提出‘实施’社会主义的目的。”由此可见,列宁
A.获得农民阶级的广泛支持B.推动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
C.促成工兵代表苏维埃成立D.从俄国国情出发制定战略
6 . 二战后,苏联出现危机不仅是因为它把战争年代前线和后方通行的一些军事命令的习惯和作风普遍带到了战后,更是因为它以决议和法律的形式,将强硬的战时计划经济体制、战时非常法令和战时专门法庭,或原封不动地,或变本加厉地搬到了战后和平时期。这表明二战后的苏联
A.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危机源于体制僵化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失败D.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7 .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此,列宁领导的苏俄实行了
A.十月革命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斯大林模式D.新经济政策
8 . 苏俄(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关于这一探索过程,下列选项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政策特征
由于特定环境因素诱致.在体制和政策上凝结了列宁对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历史定位超前的一面。
它“重蹈俄国历史传统的老路”,打着保卫社会主义的旗号,极大地照搬并强化俄国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是要在许多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联模式”       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联模式”
9 . 1921年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此,苏维埃政府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政策C.推行农业集体化D.优先发展重工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苏联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大力推进科学教直事业的发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239亿卢布,占国家全部预算开支19.9%,相当于工业拨款的一半以上。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文化建设方面投资已达1078亿卢布,1937年其占国家预算支出的比重提高到了29.1%,已经超过了工业的预算拨款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A.发展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国B.落实经济与文化同时并举的方针
C.加紧培养工业化急需的各类人才D.大力宣传苏联发展模式的优越性
2022-04-28更新 | 365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