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8年,列宁指出:“这场伟大的革命是由我们这些落后的‘古怪’的俄国人开始的……应当说,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这说明,俄国革命(     
A.是无产阶级夺权的首次尝试B.形成了社会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D.鼓舞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斗争
2022-07-21更新 | 404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情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律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该状况出现在斯大林时期B.该政策的目的是保证战争的胜利
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D.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022-07-20更新 | 30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十月革命胜利前,列宁提出了对劳动者进行简单生产管理教育并立即实现人民自治的政策。到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着重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大力开展经济建设逐步实现群众自治。这一转变有利于(     
A.对社会改造的新探索B.推动苏俄工农联盟的形成
C.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D.实现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17年5月,布尔什维克党把“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明确为党的中心口号。8月,布尔什维克党又决定收回“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口号,代之以“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的口号。布尔什维克党中心口号的变化反映出(       
A.革命重心由占领广大农村转向夺取中心城市
B.革命方式由和平夺取政权转向武力夺取政权
C.革命性质由资产阶级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D.革命任务由推翻沙皇专制转向推翻资产阶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二月革命后,列宁主张不要议会制共和国,并坚持推行土地国有化、银行国有化等革命措施、并力主由工人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列宁的这些主张,意在(     
A.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B.为新经济政策出台做准备
C.明确俄国革命的方向D.激发俄国农民的革命热情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不久就开始推行的工业国有化经1918628日的立法得以扩大。私营企业最终几乎销声匿迹。国家还推行了义务劳动制度。私人贸易不断受到打压,并被配额制度和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国家配给制所替代。1918219日,国家宣布土地为国家财产,只有自耕农有资格使用土地。然而,农民们对向政府提供粮食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趣,因为在国家经济崩溃的情况下还要把所产粮食优先供应国家,而农民的生产得不到许多回报。迫于内战及供应红军及城市人口粮食需求的压力,当局最终颁布粮食征收令,这实际上是命令农民把所有收成都上交国家,只留下保证他们自己生存和来年播种的最低数量。当农民抵制政府的粮食征收时,强制征用就成了家常便饭。但战时共产主义又是一个无拘无束的乌托邦时期,一个激进入士想象有可能一步跳到真正“共产主义”的时期,实现这个无产阶级自由社会的长久梦想。

材料二   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共产党的统治的确生存了下来。为恢复一个完全精疲力竭、遭到破坏,正处于饥饿中的国家,苏俄开始了另一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从1921年延续到1928年,直至斯大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人们将新经济政策时期称其为缓和与妥协时期,这是正确和恰当的。不过,总体来看,苏维埃政府在其政策上表现出了更多的连续性并明智而坚定地追求其既定的目标,而不是改变其目标,正如对共产党统治的头十年的简短论述所表明的那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第八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背景及其实施的目的,并对该政策予以简要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们将新经济政策时期称其为缓和与妥协时期,这是正确和恰当的”这句话的理解。
7 . 1929年俄罗斯石油销售公司在伦敦签署为期3年的销售合同,1930—1932年苏联石油年均出口量达523万吨,苏联的石油出口额占世界石油销售额的比例持续上升。苏联石油的出口(     
A.打破了西方的经济封锁B.凸显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8 . 有学者认为,在苏联历史上,“斯大林模式”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斯大林模式”挽救了当时危机四伏的苏联。这主要是因为“斯大林模式”(     
A.切实维护了工农阶层的利益B.推动了苏联经济的协调发展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D.迅速提高了苏联的综合国力
9 . 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届代表大会总结说:“1925年粮食收购计划降低了2亿普特,结果对工业的投资就降低了4亿卢布,整体发展速度也被迫降低。”这表明(     
A.农业成为工业资金重要来源
B.西方对苏联农业经济实行封锁
C.农民对农业集体化进行抵制
D.地主阶级的破坏影响农业生产
2022-07-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1917年年底,俄国全国性大工业城市中的大型和中型企业,大多数都实行了工人监督,但资本家采取关闭工厂和息工的手段来反抗工人监督。为此,苏维埃政府提前来取措施将工业企业收归国有。1918年春季以前,列宁指出要逐步现固和发展由收归国有的工业、银行、运输业以及农村中的国营农场等组成的社会主义经济。到19189月,国有化的企业已有3000多个。1918年下半年,苏维埃政府决定将全部工业企业实行国有化。

——摘编自何振国《社会主义与私营经济》

材料二   列宁提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并多次讲迷了发展重工业的意义。他说:“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192811月,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全会上指出:“迅递发展整个立业,特别是生产资科的生产,是四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和关键,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上改造我国梦个国民经济的主要慕咄和关键,”这一观点的提出是由苏联的内外部环境所决定的。

——摘编自秦正为《国家利益: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的内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18年苏俄政府推动企业国有化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大林要求“迅速发展整个工业,特别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原因,并指出其相应的举措。
2022-07-12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