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B.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图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海报——技术决定一切。海报中技术工人正在设计图纸,画面主要为一个拿着圆规的技术工人,背景则为工厂、机车、轮船等。推出该海报旨在(     

A.配合一五计划的出台B.展示工业建设的成就
C.调动国民建设的热情D.减轻经济危机的影响
2024-05-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五)历史试题
3 .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顺利完成时,西方媒体报道苏联农业大衰退,造成饥荒。而应邀访问苏联的英国作家萧伯纳却指出,苏联粮食供应充足,大饥荒并不存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媒体缺乏应有的良知和职业道德
B.萧伯纳亲眼所见应是可信的历史真实
C.西方媒体与萧伯纳所见都有可能不是历史真相
D.两极冷战背景下难以找到让人信服的历史真相
4 . 20世纪20年代,美国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福特一开先例,美国其他公司也一拥而上。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美国经济大危机需要输出过剩资本
B.苏联实施一五计划快速实现工业化
C.新经济体制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D.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有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D.二月革命后的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对势力强大
6 . 俄国著名史学家克留切夫斯基在总结16-19世纪俄国历史发展特点时指出,“国家日益膨胀臃肿起来,而人民日益贫困消瘦下去”,国家成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克留切夫斯基的上述论断实际上
A.总结了16世纪以来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
B.分析了沙皇扩张政策的产生原因
C.指出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原因
D.论述了沙皇制度出现的历史必然
7 . 1922年7月胡佛给美国总统哈定的报告中说:美国救济署工作人员在苏俄境内共计开设15700个食堂和物资发放站,向大约325万名儿童和530万名成年人提供了食物。导致这一报告出现的原因,当时的苏俄
A.余粮征集制破坏了农业的发展
B.工业化建设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C.农业集体化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D.过渡性的新经济政策已被放弃
8 . 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苏联拥有当时世界最多的耕地,但粮食却需要大量进口;苏联的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但许多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在于
A.军备竞赛增加了经济负担B.注重发展军事相关的重工业
C.苏联的科学技术相对落后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9 . 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
B.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
D.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
2018-02-03更新 | 399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来到苏联。他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现在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
D.斯大林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