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家领导人的公开讲话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

讲话内容及时间解读
“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

——列宁(1920年)

“如果他们(农民)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列宁(1921年)

20世纪20年代初,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并超期服役,导致苏俄爆发严重经济、政治危机,苏俄政府调整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策略,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和农民的关系,恢复自由贸易,通过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以货币工资取代实物配给制等市场化措施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允许私营企业发展,引进外国资本,发展经济。
政策实质是尊重经济规律,按市场、商业原则在工农业间建立正常的经济联系,政策的实施使国民经济得到稳定与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

——斯大林(1937年)

“应当让企业制定出紧张计划……但这种计划要制定得能够完成。如果说,让一个企业或者工业部门制定出不可能完成的紧张计划,那么,我们必然会使与之协作的其他企业或者部门也都完不成。这样,势必为比例失调制造条件。”

——赫鲁晓夫(1953年)

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侧重农业方面,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工业管理体制。加大农业投入,实行农产品收购制,使农庄和企业获得一定的自主权。
改革推动了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探索,但其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改革收效不大。
请参照表中不同时期领导人发言内容的解读示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中①、②两个空白处的内容解读。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中外历史大事

1月《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国际联盟宣告成立。

2月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3月李大钊发起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党事宜。

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7月中国爆发直皖战争。

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出版。

10月北京建立了共产党小组。

11月《共产党》第1号卷首代发刊词《短言》。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关键句,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加以概括,并引用上述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加以阐述。(要求: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言之成理)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

材料   在传统农业文明转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过程中,传统社会所遗留的大量阶级因子,对未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形成三条通向现代社会的政治道路:对封建贵族实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英、美、法走上了西方道路;由于上层资产阶级与反动贵族的政治联姻,德、日、意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共产党领导的千百万对资本主义充满义愤的农民则促使俄国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巴林顿·摩尔的论著《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

根据上述观点,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围绕“农业社会阶级结构与现代工业文明道路”自拟论题,加以阐述。
2024-04-20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圆创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月联合测评(一模)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能够决定人们的行为偏好,因为人们是在游戏规则之下做出选择的。“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

——摘编自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变迁与社会发展”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4-17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7月,《申报月刊》在其创刊一周年的“特大号”上设立“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成为中国思想界第一次以“中国现代化”为主题进行的思想交流和交融。以下是一些作者的看法:

学者罗吟圃在《对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我见》中谈道: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含义是废除生产机关的私有制度,尤其是主张社会大众应该握住国民经济的最高权……使中国现代化,最急需的是在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集体生产……如果能决心依照社会主义所主张一样……中国的前途才有希望。

自由主义经济学者唐庆增在《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中谈道:社会主义只适用于贫富不均的国家。社会主义重分配,而我国当前的问题是生产落后……在贫困国家……当设法增加其富力……利是人类的本性,搞资本主义,人民必乐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投资欲望越强,资本自然会增加;如果搞社会主义,则人民之获利的希望小……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不能自拔。

学者张素民在《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中谈道: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若采个人主义的方式,我们必收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之一切恶果……。

——摘编自《申报月刊》1933年第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申报月刊》的作者关于“中国现代化”的不同看法。(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4-0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领导人的公开讲话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

讲话内容及时间解读
“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
——列宁(1920年)
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联合进攻,形势严峻。国内战争爆发后,为把有限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里。
此举措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是适应战争条件下的特殊政策;战争后的继续推行,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间接导致了国内战争结束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如果他们(农民)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列宁(1921年)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
——斯大林(1937年)
“应当让企业制定出紧张计划……但这种计划要制定得能够完成。如果说,让一个企业或者工业部门制定出不可能完成的紧张计划,那么,我们必然会使与之协作的其他企业或者部门也都完不成。这样,势必为比例失调制造条件。”
——赫鲁晓夫(1953年)
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侧重农业方面,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工业管理体制。加大农业投入,实行农产品收购制,使农庄和企业获得一定的自主权。
改革推动了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探索,但其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改革收效不大。
请参照表中不同时期领导人发言内容的解读示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中①、②两个空白处的内容解读。
2024-04-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广西贵州省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共经济活动与私人经济活动的特征


公共经济活动

私人经济活动

决策者

集体(政府、政府官员)

个体(家庭、企业)

决策原则

社会整体利益为目标

个人利益最大化

信息把握

优势

对宏观信息有优势

对微观信息有优势

劣势

对微观信息不敏感

对宏观信息不清楚

承担风险

优势

一般不会投资失败

一般不会个人腐败

劣势

政府官员腐败

投资失败

投资领域

公共基础设施

市场竞争

技术创新

基础性研究创新

应用性研究创新

消费领域

社会基本消费

个人高层次消费

——摘编自王卫军《从美国三次经济危机论经济波动与公私经济互动的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4-03-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平市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俄新经济政策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次中正与创新的改革社举,

新经济政策的守正: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坚守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之正

整守维护人民和国家利益之正

坚守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之正

新经济政策的创新:探索适合苏俄国情的建设发展方式

开创向社会主义过渡途径之新

开创经济建设方略之新

开创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之新

——摘编自李爱华《新经济政策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守正与创新》

根据材料,围绕对新经济政策的解读,提出一个主题,并运用世界史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河南·模拟预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现代史也可以看成“20世纪世界史”。可以将20世纪100年的历史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20世纪世界史阶段表

阶段时间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1945年二战结束战争、危机与革命的年代
第二阶段1945年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初冷战﹑霸权、竞争与崛起的年代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20世纪末争取和平与发展和改革的年代

——据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世界现代史三阶段划分的态度,任选一个阶段进行简要阐释;或者对此划分阶段进行增、删、合并或者结构调整,并说明修改理由。(要求紧扣20世纪世界史,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2-07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金卷》B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现代化世界进程中,三大发展类型——资本主义类型(简称C型)社会主义类型(简称S型)其他类型(简称M型)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排列如下表。现代化的三大类型,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初始的原生模式,其他两种都是后进与晚近的模式。

现代化世界进程及其基本发展类型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


根据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