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的一项措施是
A.征收粮食税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行集体化D.减少集体农庄
2 . 1921年4月,列宁说:“实现电气化需要170亿金卢布,而第一批工程大约要十年才能完成据估,靠本国的黄金储备和输出可以偿付110亿,还差60亿没有着落,就必须借债,或者实行租让。”由此可见,列宁主张
A.采用市场手段建设国家B.提前完成“一五”计划
C.利用外资优先发展轻工业D.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
3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兴起了一场广大妇女志愿从事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所谓“妻子运动”。苏联妇女们举行集会、出版刊物、开展促进社会公益和家庭福祉的各类活动,承担了作为母亲、妻子及“苏维埃新女性”的多重妇女角色。这场运动
A.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B.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C.体现了苏联民主法制的进步D.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2022-01-28更新 | 285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25年,当时在苏联考察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写道:“目前苏联的制度下没有直接禁止为盈利而进行的买卖。当局的政策不是禁止这种职业,而是使之不稳定,变成可耻的职业。”这可以用来说明苏联
A.经济政治危机极其严重B.集体化挫伤了民众热情
C.新经济政策终结的命运D.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2022-01-11更新 | 35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
5 . 1922年,列宁说:“在国家资本主义问题上,我们的报刊和我们的党都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染上了知识分子习气,堕入了自由主义,自作聪明地来理解国家资本主义,并且去翻看旧本本……而没有一本书写到过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这一认识
A.蕴含着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B.阐释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C.试图改变国家经济发展模式D.摆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2022-01-09更新 | 22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领导人的公开发言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

讲话内容及时间解读
1"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列宁(1920年)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我狂进攻,形势十分险恶。国内战争爆发后,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最核心的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里。这一举措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间接导致了四内战争结束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如果他们(农民)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列宁(1921年)
3"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斯大林(1937年)20世纪20年代初,斯大林上台时,苏联工业基础薄弱,国家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出于加强国防、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但斯大林模式因为排斥市场调节,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影响了苏联后续的发展
4"应当让企业制定出紧张计划……但这种计划要制定得能够完成。如果说,让一个企业或者工业部门制定出不可能完成的紧张计划,那么,我们必然会使与之协作的其他企业或者部门也都完不成。这样,势必为比例失调制造条件。"赫鲁晓夫(1953年)

参照材料中的示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空白处的解读。
2022-01-08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28~1932年,苏联总计850万农民成了职工,大批政工干部转业到工业部门担负领导工作。同时,苏联政府招聘了6000名外国专家,使工科院校扩招2.5倍,并通过已建成的企业培养了45万名熟练工。这些举措
A.加快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B.保障了新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
C.促进了苏联经济均衡化发展D.支撑了苏联工业化的高速推进
2022-01-01更新 | 352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历史试题
8 . 20世纪20年代末,在集体农庄发展初期,苏联就建立了国营机器拖拉机站。拖拉机站要求事前审查集体农庄的生产活动是否符合国家计划安排,要求农庄为其服务提供实物报酬,以此保证国家可以通过这一渠道收取一定数量的农畜产品。由此可见,苏联国营机器拖拉机站的建立
A.实现了工农业的协调发展B.促使国民经济格局得到了根本改变
C.提高了农业的现代化水平D.着眼于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服务
2021-12-27更新 | 255次组卷 | 5卷引用:【金科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历史(河北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46年2月,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日丹诺夫提出:国家必须“用像战争时期那种布尔什维克解决军事任务的热情”,来解决扩大消费品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问题。日丹诺夫的主张
A.蕴含着经济发展战略的理性思考B.强调了建立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
C.指明了苏联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D.破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2021-12-20更新 | 281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届新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苏联斯大林时期发行的招贴画。招贴画以鲜明的主题,高尚的内涵,振奋人心而非含蓄、模棱两可的物象来表达宣传意图,在一个宣传手段不那么多样化的社会里,通过画面和文字将政治信息无声地传达给每一个观众。苏联发行此招贴画意在
A.鼓舞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B.积累战胜帝国主义的物质力量
C.树立劳动人民主人翁意识D.推动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2021-12-02更新 | 529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1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