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表是20世纪20年代苏联《真理报》等报纸刊载的新闻内容的变化。这些变化(     
20世纪20年代前期文章与通讯报道体现了客观的风格,编者按语、经济分析以及关于日常生活的短小精干的讽刺作品等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不断出现“惊叹号、命令、军事象征和党的领导人对工厂超额完成生产计划的祝贺”,“黑体的通栏大标题,工人突击队的胜利,动员青年共产党人奔赴建设工地”
A.适应了新经济政策的需要B.是新政权意识形态的反映
C.有利于工业化建设的宣传D.为确立计划经济奠定基础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以来国际秩序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种宏观叙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编自《列宁全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023-07-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聚龙科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选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沙皇时代和苏联时期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变革促进了经济发展B.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C.一战使西方受到重大挫折D.苏联社会主义探索的成效
2023-09-27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南粤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仅数年前,里斯本还是一个地处世界边缘的城市。现在它变成了能与东方最富有的贸易中心相媲美的商业枢纽。来自三大洲的舰船云集在它的海港……欧洲的人都赶来观看,购买和品尝这些刺激的新鲜事物。

——奈杰尔·克利夫《最后的十字军东征》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的变化,并指出促使这种变化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名称。分析说明这个事件对欧洲生产关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大致时间及对“古老的民族”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对比新经济政策,邓小平为何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2023-09-1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8年,苏联机床进口占其总需求的66%,到1935年,这一比例缩减到14%。这一变化反映了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B.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工业化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2023-07-26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会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设想;但是,列宁于1915年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观点。列宁提出这一观点主要基于(     
A.帝国主义阶段的新变化B.国际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教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苏俄(联)在1920年的工业总产值为14.1亿卢布,原油产量为390万吨,粮食产量为52. 5万吨;到1932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68亿卢布、原油产量达到2140万吨、粮食产量达到111.6万吨。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指令性计划经济的发展D.经济危机未影响到苏联
2022-12-28更新 | 305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广东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年以前,欧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些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已波及全球各个角落。然而,战争的浩劫却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191812月,当威尔逊(时任美国总统)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宏伟的五年计划。欧洲大多数人士认为,这一计划是不切实际的,注定要失败的。然而,30年代初期,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改变前俄罗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剧变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是对自由社会的价值和制度的挑战,并且似乎表明了它作为社会和政策体系的可行性。甚至部分追求进步的人们,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民众情绪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人士对“苏联模式”态度的转变,并说明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