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1917年8月底,在立宪民主党的支持下,原沙皇军队的总司令发动反革命政变,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赤卫队对叛军作战并取得胜利,全国各地苏维埃迅速布尔什维克化。在军队中,大部分士兵拥护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材料可用来说明,此时俄国(     
A.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即将结束B.布尔什维克党成为合法的执政党
C.武装夺取政权的时机趋于成熟D.争取和平、面包和土地成为共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第一时间,中国知识界就做了相关的报道和研究。从那以后,就一直没有中断。至今已有100多年。这100多年的研究史出现了4个高潮时期。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以民生主义来解读“新经济政策”,弥合了双方的理论差异。以陈独秀、瞿秋白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积极响应这一政策,指出其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抽象原理和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第二次高潮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借鉴“新经济政策”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刘少奇提出过渡理论,指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不要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第三次高潮在20世纪80年代,以杨承训为代表,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这条主线,分析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多种分配方式、多种经济成分、引进外国资本、改善上层建筑等一系列问题。第四次高潮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很多学者从现代化、俄国历史整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角度来研究,视野更加宏大。

——摘编自《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研究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指出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对“新经济政策”形成两种解读的出发点。
(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学者对“新经济政策”研究的视角不断发生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信息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22年、列宁指出、“我们在设法建立合营公司。这种公司的资本,一部分属于私人资本家、而且是外国资本家、另一部分属于我们。第一,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学习做生意,这对我们是必要的。第二,如果我们认为必要,我们随时都可以取消这种公司”这一主张(     
A.体现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原则B.力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C.强调维护经济独立的重要性D.为工业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7日内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26年4月,联共(布)中央向全党发出通知,要求每一个党员,党内外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养成极大的责任感,节约每一个苏维埃卢布和戈比。同时,苏维埃国家尽量设法增加工业和商业的利润,实行严格的节约制度,发行公债,努力吸收居民的游资。这些举措出台的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开始全面实施B.政府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
C.计划经济模式已基本形成D.来自法西斯德国的威胁日益加剧
2024-05-2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到1925年4月,苏共党内关于新经济政策的争论已呈激化之势。布哈林主张向农民做出最大的让步,鼓励富农;斯大林提出向农民实行安抚的政策,但对鼓励富农感到不安;季诺维也夫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列宁主义的发展,而是向资本主义的“战略退却”。这一争论反映了(     
A.新经济政策已完成历史使命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复杂性
C.苏联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D.斯大林模式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2024-05-23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威海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玛丽·巴顿就是这些人中间的一个。这位可怜的织工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他的老板们能够从原来的房子一次一次地搬到更好的房子里去居住,最后又总是盖造一所比以前所有的房子都来得体面的住宅,在乡村中建上一大片庄园,可是做织工的人却要身受减削工时、克扣工资、裁员解雇等等的遭遇,老是为孩子们的面包在不断挣扎……工人们用尽一切粗野的言辞向议会请愿,诉说他们身受的痛苦和要求。

——摘自小说《玛丽·巴顿》1855年

材料二   学习主题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

材料三   十月革命后,列宁发现现实的社会主义有不少和经典论述不一致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他强调一定要以实践为标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19年,列宁认为只有“确立对粮食、布匹和一切产品的垄断……把所有商品都收归国有,规定价格,我们才真正接近了社会主义”、1921年列宁反思“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密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由此,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一玛丽·巴顿的遭遇如果作为史料可以研究的问题。从研究性学习角度谈谈你对这种史料价值的认识。
(2)材料二是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请你帮助丁组同学拟定研究提纲。(要求:标题应密切联系主题,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角度不少于3个,史实具体)
(3)结合所学知识,从原因及影响角度对材料三中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进行解释。
2024-05-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列宁在1905年《两种策略》中写道:“俄国与其说苦于资本主义,不如说苦于资本主义发展得不够。”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重新提起并多次强调这一论断。这反映出列宁致力于(     
A.扭转俄国经济落后局面B.探索建设国家的方向
C.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D.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2024-05-1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20世纪30年代前后,苏联政府开办外宾商店。苏联公民可以使用沙俄金币、金戒指、金勋章、金表等贵重物品购买该商店的商品,政府则把交易得来的金属制品拆解、鼓碎、碾磨、融化,最终同沙俄金币一起流向国际市场。苏联这一做法意在(     
A.改变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B.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C.为国家工业化建设筹措资金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
9 . 如表为苏联(俄)主要农产品的国家收购量。据此推知苏联(俄)(     
(单位:万吨)
年份
种类
1918192219281937
谷物18069010803190
籽棉12779258
制糖用甜莱3201809402140
向日葵1720110110
亚麻纤维0.00037.417.327.6
土豆4220110700
A.经济政策具有连续性B.生产关系调整服务国家战略
C.斯大林体制积重难返D.农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2024-04-27更新 | 2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0 . 斯大林在全国兴建大工业工厂的同时,在农村大搞“大型谷物工厂”,或者说是把整个农村变成“大型谷物工厂”。没有这种强化的、高速度的“全盘集体化”,强化的、高速度的“工业化”的前途是根本没有指望的。这主要表明的是(     
A.苏联经济模式是斯大林个人意志的产物B.苏联工业与农业发展都追求的是高速度
C.农业的集体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D.农业集体化与全国工业化是同步进行的
2024-04-24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仿真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