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开始到1933年结束。期间,其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了之多,工业产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70%,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比重也增加到了53%,到“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产量仅次于美国。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优势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D.人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27年9月,苏联一位富农在与同村人谈话时说道:“我还有3000普特去年的粮食,但我不会卖掉它,我会等到春天价格上涨,也许还会有饥荒,那时我就可以买一台拖拉机了。我将卖掉三头猪和一些羊来交税,但我不会卖任何粮食。”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A.工农业双轨并行发展将继续B.新经济政策摆脱了经济困境
C.富农屯粮是苏联饥饿的根源D.农业集体化实施具有迫切性
2024·广东佛山·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20年底,列宁认为国家已经找到了新的建设道路,这一道路将摆脱许多年的经济破坏所遗留下来的后果和困难,引导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这句话表明列宁(     
A.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模式B.取消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解决了国内政治经济困局
2024-05-15更新 | 39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23-1924年,苏联的自然经济占比迅速下降到0.6%,小商品经济占比扩大到51%,几乎不复存在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比恢复为8.9%,国家资本主义由无到有占比为0.1%,社会主义经济占比为38.5%。由此可知,此时苏联(     
A.经济建设的国内外环境恶劣B.走上了发展市场经济之路
C.经济发展政策调整成果显著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024-05-14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46年,苏联农民认为“集体农庄的生活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我们就像给地主干活一样”,“被驱赶着去劳动”。但是,“(如果不干涉农庄的)内部生活,不给任何计划,而只保证(要我们)向国家上交必要数量的产品,那我们将如数上交”。这集中体现了苏联(     
A.大土地所有制的弊端严重B.赫鲁晓夫改革收效甚微
C.经济体制制约生产积极性D.农业的集体化即将结束
6 . 在斯大林的设想中,苏联通过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压缩轻工业的产能及压低出厂价格等方式降低居民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从而形成居民的“强制储蓄”。苏联的这种储蓄管理办法(     
1940—1985年苏联居民用于储蓄的资金总量变化图

A.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发展B.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C.积累了重工业所需的资金D.调整了国民经济的结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为了帮助年轻的共产党人克服错误,列宁在1920年春天写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总结了俄国的革命斗争经验,指出布尔什维主义是在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成长壮大的。列宁的经验总结(     
A.避免了苏俄在指导思想上的失误B.夸大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C.有利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D.杜绝了青年共产党人的错误
2024-04-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8 .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

材料   在传统农业文明转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过程中,传统社会所遗留的大量阶级因子,对未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形成三条通向现代社会的政治道路:对封建贵族实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英、美、法走上了西方道路;由于上层资产阶级与反动贵族的政治联姻,德、日、意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共产党领导的千百万对资本主义充满义愤的农民则促使俄国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巴林顿·摩尔的论著《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

根据上述观点,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围绕“农业社会阶级结构与现代工业文明道路”自拟论题,加以阐述。
2024-04-20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圆创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月联合测评(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22年年初,列宁要求参加西方主导的热那亚会议的苏俄代表团,“不是以共产党人的身份,而是以商人的身份去热那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使用“暴力革命”和“流血斗争”的字样,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必要交往中“做有利于我们的生意”。这表明,此时苏俄(     
A.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B.与西方的意识形态斗争松弛
C.经济政策具有灵活性D.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束缚
2024·安徽·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据如表可知(     
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终结原因探究
时间作者论文名称主要观点
1996年薛汉伟等《新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
和历史命运》
新经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是不完善的,虽然十分重视市场机制,但在实践中把市场的存在
同小农经济的存在相联系
2004年王世涛等《苏联新经济政策终结的
原因及启示》
斯大林没有把握住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始终以解决革
命问题的模式审视新经济政策
2005年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
释及其命运
领导层没有取得共识,理解的层次因人而异,谁
执掌最高权力,谁的主张就得到拥护
A.苏联模式存在严重弊端B.历史认知需要适时加以总结
C.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D.新经济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2024-04-11更新 | 183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