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0年,英国工党秘书C`R布克斯顿访问俄国。他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告,记录了与农民的对话“农民们对现状有什么看法?”“革命是一件好事,每个人都赞成革命。他们虽然不喜欢布尔什维克,但他们喜欢革命”。该报告(     
A.解释了布尔什维克获胜的原因B.是对苏俄武装干涉的借口
C.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D.歪曲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 . 下表是1914-1917年俄国货币流通情况。(注:一个纸卢布的购买力只相当于战前的四分之一。) 这表明俄国(     
年份流通中的金属货币和纸币总量(亿卢布)纸币流通量(亿卢布)纸币在货币流通总量中所占的比重(%)
191427.8022.8982.3
191550.1047.0693.7
191679.7279.72100.0
1917(上半年)112.3112.3100.0
A.统治危机日益加剧B.十月革命一触即发
C.货币体系逐渐稳定D.金本位制逐渐建立
3 . 如表为美国、苏联、日本、德国(联邦德国)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其中甲是(     
年份项目国家
1937年原油产量28.50.5172.90.4
钢产量17.719.851.45.8
1950年原油产量37.91.1266.70.3
钢产量27.312.187.84.8
A.美国B.苏联C.日本D.德国(联邦德国)
4 . 有人曾针对某一时期的俄国形势指出:布尔什维克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是筹集粮食,因为要通过任何正常的渠道取得粮食已经不可能了,当时的农民处境很像法国革命时的情况——货币已经没有用了,他们不是自己把粮食吃光,就是把它囤积在自己的庄园里。基于此,布尔什维克(     
A.掀起消灭富农的斗争B.强力推行余粮收集制
C.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D.恢复商品和货币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下图反映的是俄国1917—1922年人口数量变化情况。与这一情况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俄国1917—1922年人口数量变化(单位:万人)
A.经济政策的调整B.小农为主体的经济结构
C.严峻的政治形势D.工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列宁在谈及新经济政策时说道:“我不想预测依我看究竟要多长时间……我们能估计到5—10年的情况,就谢天谢地了,通常我们连5个星期的情况也估计不准。”还认为,新经济政策不可能一直存在,在其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使命后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 由此推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A.得益于“苏联模式”的推行B.依赖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C.取决于苏俄社会形势的发展D.佐证了苏俄社会经济的落后性
2024-02-08更新 | 12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苏俄某一政策实施后,一位农业部门的官员在给中央的信中写道:“一些人认为,我们正在走复辟资本主义关系的道路”,信中的“一些人”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该政策(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建立粮食税等市场机制
C.推行农业集体化D.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2024-01-27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1921年春,在苏俄的喀琅施塔得地区爆发叛乱。对此斯大林认为:“必须采取既能保证工人的经济利益、又能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的新的经济联盟形式”。这可以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动摇了苏联统治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其必要性
C.优先发展重工业阻碍农业发展D.农业集体化运动损害农民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指出:“如要求尽量运用农业资金以从事工业建设,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不仅是与农民在政治上的破裂,而且也是破坏工业本身的原料基地,破坏其国内市场,破坏输出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平衡。”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对工业从农村吸收资金有所限定B.利用商品价值规律进行工业建设
C.确立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重点D.积极调整国民经济严重失衡局面
2024-01-26更新 | 15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29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议有10项,到1931年增加到124项价值8300万卢布。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别为1910人和10655人。这表明这一时期苏联(     
A.继续延续新经济政策B.把握机遇解决技术问题
C.冲破了西方国家封锁D.致力改善国内工业布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