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材料强调十月革命(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通过和平的方式夺权D.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2 . 1921年春,在苏俄的喀琅施塔得地区爆发叛乱。对此斯大林认为:“必须采取既能保证工人的经济利益、又能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的新的经济联盟形式”。这可以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动摇了苏联统治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其必要性
C.优先发展重工业阻碍农业发展D.农业集体化运动损害农民利益
3 . 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这一主题是(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年3月巴黎公社建立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B.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
C.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探讨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2-23高一下·宁夏石嘴山·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某同学在学完“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这一专题后,制作了一张小卡片,其中有误的一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B.《四月提纲》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
C.第一国际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D.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2024-01-05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测试卷 01(期中好题重组卷)【测试范围:纲要下第1—11课】(北京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俄国革命早期,列宁认为社会动员工作要围绕城市工人展开,对于农民则是“间接动员”。后来列宁思想转变为“我们应该依靠群众,应该派鼓动员到农村中去”,要利用通俗小册子、图表、电影、苏维埃唱片等来传达农村社会动员内容。列宁思想的变化(     
A.表明俄国农民受压迫最为严重B.得益于对俄国国情认识的深化
C.显示出一战中俄国的损失巨大D.反映出当时已经形成工农联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       
A.源自卫国战争需要B.导致经济比例失衡
C.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D.是引入市场竞争的结果
2023-07-17更新 | 3722次组卷 | 25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70年代前,西欧社会主义和俄国社会主义就其基本精神而言是彼此隔绝的,西欧社会主义要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工人阶级数量、质量上的足够准备为前提;俄国社会主义追求一个植根于村社传统的,不应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前提,避免资本主义的侵害来实现社会主义。两者的分歧在于(  )
A.无产阶级政党的引导B.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C.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D.东西欧文化思想的隔绝
2023-06-26更新 | 190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1年12月,一位苏俄老农民在第九届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谈到,“一个人有两只手,一只为国家干活,一只为自己干活。”同时,他以正在召开会议的剧院为例把农民比喻为墙,工人比喻为房盖,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比喻,强调了农民的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有利于政权巩固B.农业集体化的实施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C.新经济政策得到了农民的认可D.苏联模式奠定了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
2023-05-25更新 | 671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这一变化反映了(     
A.苏联政权正面临着巨大危机B.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
C.社会主义过渡方式出现调整D.市场经济体制重新确立
2023-05-24更新 | 999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俄罗斯的国力空前壮大,它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总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国土雄踞欧亚大陆。沙皇俄国虽善于开疆拓土,却不擅长在西方扩张其文化影响力,西方仍对俄罗斯保持着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他们讥讽俄罗斯“有着北极熊式的憨厚和野蛮”,即使满怀善意,也可能会让人室息在它的“熊抱”中。拿破仑战争之后,俄国一度成为神圣同盟的领袖、欧洲的主宰,但在19世纪欧洲政治舞台上,俄罗斯的形象却并不被西方看好。

——摘编自许华《西方语境中的俄罗斯形象之困》

材料二   一战期间,英法反对俄国单独与德国停战、和谈。它们主导的巴黎和会不仅把苏俄排除在外,而且成为策划反苏的大本营。英法积极地对苏俄实行武装干涉,但以失败告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美本是中立国,由于十月革命,美国对苏俄态度急剧恶化,双方走向敌对。美国国务师兰辛说:归根到底,布尔什维主义对于美国安全的威胁比德国更大,因为它既否定民族性又否定财产权,并以革命威胁美国。”

——摘编自李兴《论十月革命与世界体系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从苏联回国后发表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法国《时报》写道:“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

——摘编自孙力周《苏联曾是经济萧条中的大赢家》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俄罗斯印象”的理解。
2023-05-21更新 | 43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