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已有20万以上的各类企业和10万以上的各种建筑工程。与此同时,中央负责管理工业的专业部门也随之增多,1932年至1942年就从4个部增至25个部,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更膨胀到60个左右。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A.逐渐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C.传统经济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发展需要D.中央工业管理机构数量明显增加
2023-11-1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这一国际组织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也是覆盖全世界的发展援助机构。其主要目的是对会员国提供中长期贷款,以促进各会员国经济的恢复与重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国际组织是(       
A.B.
C.D.
3 . 【图说历史】     

漫画不是客观实物的“写真”,它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带有主观和艺术夸张的成分,但仍能反映特定时期的世事变迁与时代内涵,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立场。透过历史漫画,我们可以叙史解史。






请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漫画的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围绕漫画主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方面已切实感受到:“学术交流可以推动苏联精英阶层对美国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态度从否定转向羡慕与崇弃。”事实上也确有一些苏联大学生和年轻的知识分子逐渐对官方意识形态中的反美观点持有异议。材料反映了(     
A.学术交流活动服务于美国国家战略B.美苏对抗侧重于文化领域
C.交流活动推动了苏联科技水平提高D.美苏由对抗转向合作交流
2022-09-10更新 | 967次组卷 | 9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墨西哥自1994年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以来,出口总量从1993 年的519亿美元,增至1999年的1 357亿美元,2000年墨西哥出口比1999年增长约15%,成为世界第八贸易大国,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说明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     
A.有利于国家间的优势互补B.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C.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D.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二战后初期,苏联力图把战前资本主义列强套在自己周边的所谓“防疫带”转变为“安全带”,在军力所及之地营造排他性的势力范围。对此,美国于1946年宣称“已厌倦笼络苏联人”,对于苏联的这种“不安全感”不应再做任何妥协。这表明(       
A.美苏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凸显B.冷战加剧了国际局势的动荡
C.欧洲成为美苏争霸的核心地区D.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出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19世纪60年代建成的,但运河一直被英法经营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控制,严重损害了埃及的主权。为了发展民族经济,扩大灌溉面积,增加发电量,埃及政府计划在尼罗河中游建造阿斯旺高坝,为此必须收回运河主权。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运河航运由埃及负责管理。这引起了英、法极大恐慌,随即联合以色列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面对强敌,埃及军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埃及人民的正义行动,不仅引起了阿拉伯世界反对西方列强的运动,也促使英、法国内矛盾激化。在美国的推动下,联合国通过停火议案,英、法被迫宣布停火。苏伊士运河战争最终以埃及人民的胜利而告终。

——摘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苏伊士运河战争的认识。
8 . 1971年秋,美国环保署空气污染治理小组访问苏联,与苏联专家展开研讨。1972年5月,尼克松访苏期间,两国共同签署了《美苏环保合作协议》,空气污染治理成为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这说明美国
A.尝试主导建立全球治理体系B.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地位
C.试图弥合美苏意识形态分歧D.寻求缓和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关系体系把国际关系视为一个具有某种内部关联的体系,国际体系的理论认为,在一定时期内,国际社会中的组成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作用,最终在长期的互动中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作为国际体系中最有实力的行为主体,大国力量的对比直接影响着国际体系的格局,以此为依托,每种国际体系都有其对应的国际规则和秩序。一方面,国际体系决定着国际格局的性质;另一方面,国际格局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新的国际体系尚未形成的阶段,国际格局能更为准确地反映相关国家实力的对比和互动关系。历史证明,国际体系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会发生“转型”,即从一个国际体系向另一个体系转变。

——摘编自赵伟祺《印太地区国际格局的演变及其特征》


根据材料,就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任意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所以获得广泛深入的发展,就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导致的大萧条,掀起了广泛持续的国有化浪潮,建构起国家垄断资本这一资本主义稳固的经济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的私有化浪潮,国有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以美、英为主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尊崇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管。2008年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的爆发,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终结,发达国家的政治重新迈入另一个大的循环周期:凯恩斯主义和大政府时代,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干预和监管的恢复和加强,直接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深化。

——摘编自刘儒《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

材料二   正如一些苏联学者指出的“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改革的结果使企业下放过了头,权力分散过了头,从而削弱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必要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计划管理,致使地区的“分散.主义”和“本位主义”泛滥。从改革方法来看,赫鲁晓夫往往凭个人的主观愿望,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行改革。对此苏联学者布拉尔茨基发表的文章分析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不彻底的和低效益的。其原因是他用传统的行政方法、官僚主义方法搞改革,不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没有发动劳动人民为改革而斗争。

——摘编自陆南泉《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简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二战后西方国家与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