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所以获得广泛深入的发展,就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导致的大萧条,掀起了广泛持续的国有化浪潮,建构起国家垄断资本这一资本主义稳固的经济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的私有化浪潮,国有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以美、英为主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尊崇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管。2008年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的爆发,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终结,发达国家的政治重新迈入另一个大的循环周期:凯恩斯主义和大政府时代,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干预和监管的恢复和加强,直接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深化。

——摘编自刘儒《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

材料二   正如一些苏联学者指出的“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改革的结果使企业下放过了头,权力分散过了头,从而削弱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必要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计划管理,致使地区的“分散.主义”和“本位主义”泛滥。从改革方法来看,赫鲁晓夫往往凭个人的主观愿望,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行改革。对此苏联学者布拉尔茨基发表的文章分析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不彻底的和低效益的。其原因是他用传统的行政方法、官僚主义方法搞改革,不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没有发动劳动人民为改革而斗争。

——摘编自陆南泉《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简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二战后西方国家与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4年10月5日,苏联《真理报》指出,纺织工业和造鞋工业的许多企业拒绝制造数量充足的儿童衣物,因为这项生产获利较少。这表明当时苏联
A.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扩大B.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试图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D.轻工业企业产品库存积压严重
3 . 1986年,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说:“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和电视卫星所蕴藏的力量,比整个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这主要体现了
A.文化的影响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B.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C.苏联在社会生活等领域落后于美国D.苏联难以抵挡美国的渗透面临解体
2021-03-11更新 | 160次组卷 | 10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当代美欧关系是全球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美苏“冷战”很快爆发,随之欧洲成为“冷战”的中心区。美国从对苏遇制的全球战略出发,奉行大西洋联盟政策,试图联合西欧国家共同遏制苏联。二战严重削弱了西欧列强,使它们在战后沦落为二流或三流的国家,其生存受到苏联的“威胁”。……这样,西欧对美国的安全需求与美国联欧制苏的需要相结合,就使得共同反苏成为美欧利益的交汇点。美国凭借其实力地位充当联盟的盟主,而弱小的西欧国家则在联盟内扮演从属性的“小伙伴”角色。

——摘编自赵怀普《从“特殊关系”走向“正常关系”--战后美欧关系纵论》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已无须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与西欧和美国之间经济关系变化相似的是政治关系的相应变化。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在各个领域里推行其独立自主的的政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欧矛盾上升。反恐战争发动以来,双方矛盾在广度和深度上又有新发展……美欧矛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国关系的积极互动和世界多极化进程,但也会引起欧洲内部分化,对欧盟一体化进程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尽管美欧矛盾还将继续上升,但在相当长时期内,美欧联盟和双方以相互依存与合作为主的关系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摘编自沈世顺《美欧矛盾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欧联合的原因,并指出美国“保护”西欧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与西欧关系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欧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的标志性事件。
(3)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6年1月5日,杜鲁门当面向国务卿贝尔纳斯表示对苏联在伊朗和土耳其的做法极度不满,声称:“除非俄国碰到铁拳和强硬的抗议,另一次大战就可能发生…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一“声称”表明
A.雅尔塔体系助冷战思维的出现B.欧洲成为美苏争霸的核心地区
C.美苏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凸显D.二战后两极格局锥形开始显现
6 . 哈耶克被认为是亚当·斯密最忠实的信徒,但与斯密过分强调市场不同的是,他认为自由主义政府也应制定一些具体的规则,使竞争受到保护,并尽可能限制垄断的发展。1974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成为20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的思想潮流之一。哈耶克的经济理论
A.推动战后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代
B.影响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C.导致了资本主义滞胀现象的出现
D.奠定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
7 . 前美国驻苏联外交代办凯南在1947年指出““共产主义的活动并不是西欧困境的根源,西欧的困境来源于战争对西欧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破坏。东西欧的分裂使欧洲的困境来更加恶化,相应地欧洲的恢复也更加困难。"据此美国政府
A.成立北约组织强化对西欧各国控制
B.实施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C.提出杜鲁门主义遏制东欧共产主义
D.调和法德的矛盾推动欧洲走向联合
8 . 二战后.西欧经济逐步得到恢复与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经济协作范围更加广阔,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出现了许多大型的跨国公司,特别是以法、德为核心的西欧六国的经济联系变得更加密切,需要一个超出一国范围的国际机构进行协调。这揭示了欧共体成立的
A.经济根源B.政治背景C.文化动因D.国际环境
9 . 有学者说,苏联这一时期“尽管犹豫不决和保守主义不允许改革者的计划得以彻底地实施",但“新办法开始在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并波及运输业和其他一些国民经济部门”“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这一时期的苏联领导人是
A.斯大林B.勃列日涅夫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5—18世纪中期在欧洲流行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1776年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19世纪中叶,英国废弃了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

——拉尔斯马格努松主编《重商主义经济学》

材料二 1929年经济危机到来,各国匆忙应对:

美国英国法国
1930年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罗斯福新政时放弃金本位制度,实行美元贬值。1931年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 今年(2018年)5月中.中美两国在华盛顿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停止互相加征关税。双方同意采取通过增加中国进口的方式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包括农产品、能源等。在知识产权保护及鼓励双向投资等方面也达成一定的共识,中美双方将就贸易问题继续保持高层沟通。

——摘编自刘慧《中美贸易:合则两利商则共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当·斯密的经济主张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国应对危机做法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一国外贸政策的根源。针对今年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你认为该如何应对?
2020-04-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