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人们对战争的恐惧还刻骨铭心之时,发动并无取胜把握的热战毕竟不是时机。在争夺东欧不断失败之后,美国统治阶级内部经过一番争执,最终选定了对苏发动“冷战”。美国冷战政策的制定者之一、原驻苏临时代办乔治·凯南曾注解说:“苏联听不进理智的逻辑,但对武力的逻辑却十分敏感,因此,如果对方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正动武”在上述思想指导下,美国一方面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开始稳固西欧。

——摘编自刘笑盈《冷战的兴起与欧洲的重组》

材料二美苏争霸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美攻苏守、70年代苏攻美守、80年代互有攻守而美攻多于守的3个时期。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双方围绕着原子弹和氢弹展开争夺;1957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竞相研制和发展战略核武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军备竞赛进入了战略防御系统、宇宙空间军事化新时期。美国五角大楼每年近3000亿美元的军事预算中,有三分之二花在国外的防务上。苏联是以经济、军事援助为手段向第三世界渗透扩张的,每插入一国或地区都要耗费一定的代价。巨额军费开支,美国以前还可以通过贸易顺差来弥补,而后期贸易出现巨大逆差,财政赤字高,大国地位下降。

——摘编自司徒文《世界两极格局崩溃缘由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发动冷战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稳固西欧”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18-19高一下·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俄罗斯《权力》杂志记者报道,俄国政府在2007年版《<1945—2006年俄国现代史>教师手册》中下达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指示:“斯大林——好(建立了垂直的政权,但是,没有私有制);赫鲁晓夫——坏(削弱了政权的垂直性);戈尔巴乔夫——坏(毁灭了国家)。”下列解说正确的是
A.斯大林的好是指实行了单一的公有制
B.赫鲁晓夫的坏包括大量种植了玉米
C.赫鲁晓夫的坏包括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D.戈尔巴乔夫的坏是指承认市场作用
2019-07-16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1950-1973年欧美主要国家及日本人均GDP水平(以1990年的美元价格计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增长率
(%,1950-1973)
人均GDP水平(美国=100)
1950年1973年
法国4.05579
德国5.04572
英国2.47272
意大利5.03664
美国2.4100100
日本8.02069
A.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B.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格局
C.政府宏观调控助推经济发展D.美国失去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4 . 二战后,印度由占总人口5%的本土精英阶层推动而获得了民族独立。而这些精英则有着西方教育背景,他们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当他们掌权之后,仍然保留宗主国建立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模式,财产关系并没有发生改变。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英国殖民力量依然强大B.印度发展严重依赖西方
C.印度加入资本主义阵营D.印度难以摆脱西方羁绊
2024-03-31更新 | 166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关于IMF的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致力于改善各国基础设施建设B.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帮扶对象
C.维持有序汇兑并避免汇兑贬值D.投票规则致危机管理难奏实效
6 . 【十月革命以来苏联的社会发展】

材料一   列宁认为应与西方社会和平相处,利用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削弱对手、壮大自己,并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个长期的政策。而后斯大林废除新经济政策,采用高速度工业化、全盘农业集体化,以便使苏联在最短时间内建成社会主义。但由于计划经济下的多种政策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给苏联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变动和激荡,这种政治体制在斯大林逝世后几十年中都未得到根本改变。此外斯大林与美英两国大搞“实力外交”,并试图通过经互会等组织控制东欧国家,严重违背了列宁的国际主义原则。到了赫鲁晓夫时期,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领域的建设,扩大了集体农庄和自营农场的的自主权,试图以经济杠杆带动生产发展。但由于大规模垦荒、与美军搞军备竞赛,使苏联进一步陷入危机。直至戈尔巴乔夫,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失败后,转而进行政治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摘编自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70年》

材料二   由于俄罗斯旧版历史教科书出现了“去苏联化”“去苏共化”等对历史事件的诋毁性解读,成为各种势力煽动反俄情绪、鼓动地方民族分裂主义思想的工具。因此包括广大民众在内的阶层提出"重新审视苏联历史"这个命题,在2004年4月的民意调查中发现,对列宁的正面评价在民众中仍然超过55%以上,对工业化也产生了新的评价。为了治理历史教科书乱象,普京继前两次任内干预历史教科书,在第三次任职时提出编写统一历史教科书问题,其中包括2003年取消“抹黑”历史的教科书、2009 年成立直属总统的"反击篡改历史行为的委员会"。有俄罗斯学者指出,俄罗斯应进一步在欧亚经济联盟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历史教育空间,强化这些国家间历史与文化联系。

——摘编自吴恩远《还历史公正——俄罗斯对全盘否定苏联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革命以来苏联社会发展道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罗斯由"去苏联化"到理性看待苏联历史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新中间阶层是在传统的中产阶级之外又崛起的一个由中级行政官员、国营企业中的中级管理人员及其它领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的阶层。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     
国家年份新中间阶层人数占整个中间阶层的比重
美国1950516万8.9%
19701105万13.6%
A.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变化B.第三产业发展促使社会阶层固化
C.意识形态领域对峙影响人口结构D.知识经济兴起推动人口结构转型
2022-07-05更新 | 11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面是20世纪40年代一幅有关国际关系的漫画。漫画中:代表美元的美国人正在挤压趴伏在马歇尔计划上的西欧各国。下列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借助马歇尔计划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B.马歇尔计划导致了西欧各国经济走向了衰退
C.美国借马歇尔计划加紧向西欧进行资本渗透
D.马歇尔计划意图是帮助西欧国家恢复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