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情况。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年

12.2%

23.2%

50.7%

1990年

2.8%

5.1%

7.2%

工业

1950年

34.7%

42.2%

22.2%

1990年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年

48.9%

32.4%

26.6%

1990年

71.4%

54.4%

59.2%

A.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凸显B.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C.“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发展D.各种社会运动此起彼伏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美国联合其西欧盟国,在巴黎成立出口控制多边协调委员会,简称巴统。巴统旨在遏制与军事战略有关的武器、技术和物资向苏东国家出口。1951年,美国通过了《1951年贸易条件的附加法令》,对来自“苏联以及被外国政府或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组织所统治与控制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不予以最惠国待遇。1952年,斯大林提出了“两个平行市场”的重要理论。他认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

——据叶江《大变局:全球化、冷战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等整理

材料二   尼克松上台后,开始对苏实行“诱导式经济外交”。1969年颁布《出口管制法》,以高新技术转让限制取代全面战略物资出口限制,放松了一般技术和商品的出口,并利用“巴统”的“例外”条款扩大禁运物资和限运物资出口。同时,美国官方公然宣称:“我们的战略是要利用贸易让步作为政治工具,以便在苏联冒险时制约他们,在他们采取合作态度时鼓励他们”“……使共产党国家的国内发展和对外政策沿着我们期望的目标前进”。尼克松也形象地说:“在我们的商品上不但要印上经济价码,而且要印上政治价码。”

——摘编自牛笑风《冷战时期美苏经济关系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二战结束后至50年代初美苏的经济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美国推动“诱导式经济外交”的举措,并分析其实施的历史背景。
2023-11-05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程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对下图中①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
A.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B.“新经济”的快速发展
C.经济出现“滞胀”现象D.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2022-11-16更新 | 317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二战后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截至1990年)。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战后的两极格局被摧毁D.非洲全面实现了现代化
2021-07-1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世博会的主题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对下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时间主题
1933年一个世纪的进步
1935年通过竞争获取和平
1937年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39年明日新世界
1958年科学、文明和人性
1962年太空时代的人类
1964年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1970年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74年无污染的进步
A.革命与战争成为时代的焦点B.科技和进步是人类关注重点
C.可持续发展理念被普遍接受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6 . 下表反映了美国福利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美国             
时间福利特征政府措施
1935年以前自助济贫
1935—1980年福利国家开支膨胀
1981—1992年福利的自由放任缩减开支
1993年后福利多元主义控制开支

A.社会福利的范围比较小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C.已认识到高福利的弊端D.社会财富得到合理分配
7 . 以下是《20世纪60—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1960—1965年苏美两国的经济实力相当
B.1965—1970年苏联继续注重发展工业
C.1970—1975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
D.1975—1980年美国经济增长出现新经济
8 . 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1)阅读上述引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的材料,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两国产生如此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作为历史材料,图一类型的材料与图二在历史研究中有哪些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历程。
9 . 下表反映了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西方经济疲软源于美苏冷战破坏
C.导致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
D.此后各国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018-08-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奥赛班)暑期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2019-01-30更新 | 2983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6届吉林长春十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