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分析研究历史上的经济变化,我们必须对总产出的决定因素进行更宽泛的分类。这种分类把任一时点的总产出及其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变化率想象成是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的“混合”的作用。此分类可以建构成简单数学模型:

Y=f(P,R,T,X)。

其中,Y代表国民经济收入(或产出),P、R、T和X分别代表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经济体中的人口、资源和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并且,这四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关联的、完全无法预见的。

——摘引自(美)龙多·卡梅伦和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


材料是某学者对世界经济史的解读。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任一点或整体)加以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清末以来,中国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三场“国进民退”,20世经以来,西方国家企业国有化和私有化也反复轮回。

材料一   1904年,官办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成立,1907年改为商办,1909年宜昌至万县段开工。四川的铁路股本主要源自“抽租股”,一般是随粮强制征收。1911年,清政府突然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并与英、法等四国银行团签订粤汉、川汉铁路的借款合同。铁路国有化,列国不乏先例,铁路民营也确实存在资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弊端。当时两路均已发生巨额亏损,政府以国家股票赎回了湖北、湖南、广东的商股。但四川的1400万两股金中,有300万两亏空政府不予认可。川省铁路股份中有很大比例来自下层民众,既不能退回股金,换股条件又低于其他省份,难免激起民愤,一场路权风暴由此爆发。

——摘自章立凡撰写的《清末以来中国三次“国进民退”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具有世界性的(国有化和私有化)浪潮至少有三次:第一次是大萧条及二战后的国有化浪潮,这个浪潮从1929年延续到1980年代,其间虽然也有私有化,但国有化是主导;第二次是以“撒切尔革命”为起点的私有化浪潮,这个浪潮从1979年延续到2008年;第三次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又给各国的国有化带来一个小阳春。英国国有化的推行一直受到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驱使,是其“社会主义试验”的一部分。1980年代,法国密特朗执政时,密特朗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

——摘编自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在铁路建设上“国进民退”的表现,并作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以来西方国企进退的特征,并分析20世纪前两次“世界性的浪潮”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东西方国企进退的认识。
3 .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到来。它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新科技革命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一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所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科技创新与社会变迁”为视角,评述第三次科技革命。(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8-09-14更新 | 374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