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3 道试题
1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来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这一措施的推行(     
A.减少了国家的财政负担B.保证了社会公平的实现
C.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消弭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2024-01-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美国参加二战以后,妇女占劳动大军的比例从1940年的25%增加到1944年7月的35%,1945年己高达38%。1964年的《民权法案》第七条生效,性别歧视被视为非法。在妇女们的争取下,重大的国际组织也在法律上承认男女的平等权利,联大制定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这表明(     
A.美国妇女自我意识开始觉醒B.二战有利于美国性别平等
C.世界妇女解放事业由此兴起D.女性就业观念被完全颠覆
2024-01-0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B卷)
3 . 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不仅数量上明显增长了,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猛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对外贸易已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因素。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这就说明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了,“世界经济”已经形成。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据中泰证券研究所数据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脉络。
2024-01-03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4 . 某班同学在开展美国史研究性学习时展示了以下三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学习主题是(       
A.社会思潮变化B.国家宏观调控C.福利国家建立D.黑人民权运动
5 . 在国家社会保障基金来源构成中,德国的相关法律规定:雇主承担的比例占42.7%,雇工占22.1%,国家财政补贴占26.7%,其他经济来源占8.5%。这说明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A.建立了明确的责任分担机制B.确保了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C.导致国家财政负担日益加重D.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6 . 20世纪90年代,欧空局(欧洲太空局)发射的ERS-1卫星,是一颗以海洋应用为主、海陆兼用的多功能综合性遥感卫星,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空间分辨率。美国研制成了“深海飞行2号”载人潜水器,这种潜水器长仅2米,但能独自考察大洋底,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11公里深处仅需1小时。这些成就(       
A.折射出冷战后国际局势日益紧张B.体现出新材料技术的应用广泛
C.凸显出海洋技术的现代科技地位D.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条件
7 . 冰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项目世界领先,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甚至住房也都是免费的。然而2008年10月6日,冰岛总理宣布,国家可能将要破产,冰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宣布“破产”的国家,这就是“冰岛危机”。这则材料表明(     
A.过度社会保障会导致国家破产
B.福利国家使人失去竞争意识
C.高福利制度会降低工作效率
D.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2023-12-2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试(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二十世纪中期,某协定提出“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开发”。下列关于该协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着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B.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
C.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D.阻碍了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尽管信息技术的初步繁荣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这一新技术的基础则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军事领域。为了处理战争期间烦琐的信息,美国军方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开发新的电子系统,希望能够快速处理信息。在这中间,大量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通力合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信息技术被认为是在信息论、微电子技术等学科和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设备价格降低、运算能力上升等条件的具备,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使用信息技术来处理部分烦琐的简单工作,从而大大提升了这些企业的生产效率,这也进一步刺激了其他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采用。

——摘编自王延峰《无界:智能革命与业态创新》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数达到4.89亿,已接近5.38亿的互联网总用户数。在过去18个月中,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了近10倍,目前已占整个互联网流量的10.1%,其中我国的占比更高达17.8%。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都在迅速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形式、营销推广方式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巨大变化。伴随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一个规模庞大、拉动效应极强的新兴市场正在孕育形成。从这个角度上看,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更是生活模式的改变,影响是全方位的。

——摘编自兰建平《“第三次浪潮”到“第三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信息技术革命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科技进步是如何全方位影响人类的?
10 . “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物联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手段,使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据此推知,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列应是(     
A.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B.机械化、智能化、电气化
C.工业化、网络化、电气化D.信息化、技术化、智能化
2023-12-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