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宣布全国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1971年12月与1973年2月,美国政府被迫两次宣布美元贬值。上述措施反映了(     
A.资本主义阵营发生分化B.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
C.美国经济霸权急剧衰落D.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024-02-11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社会支出比率、社会保障缴费率及人均国民总收入

年份

社会支出比率(占GDP的百分比)

雇员的社会保障缴费率(占总工资的百分比)

人均国民总收入/美元

所有缴费

法定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强制的长期照护保险

1960

18.3

12.2

7

4.2

1

2792

1970

20.2

13.25

8.5

4.1

0.65

5945

1980

25.7

16.2

9

5.7

1.5

12808

1990

24.1

17.8

9.35

6.3

2.15

20658

2000

28.8

20.5

9.65

6.75

3.25

0.85

25983

2010

29.8

20.23

9.95

7.9

1.4

0.975

32137

——摘编自[德]沃尔夫冈·施罗德、塞缪尔·格里夫《德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历史经验与未来方案》

材料二   2010年,德国有五分之一的公民进入老年阶段,这使得德国进入世界上老龄人口较多的国家的行列。一方面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使法定养老保险的潜在缴费者在减少,另一方面人口寿命的增加使养老金领取者的人数在增多、领取期限在延长。对于法定养老保险而言,这意味着缴费者与受益者的比例(制度赡养率)的不断提高,2009年德国100个在职人员(20~65岁)赡养34个退休人员(65岁以上),预计2030年将会是100个在职人员赡养50个退休人员。

——摘编自于秀伟《从“三支柱模式”到“三层次模式”——解析德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围绕“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紧扣材料及主题,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06-21更新 | 365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国家政策与经济模式】

材料一  通过独立战争,北美殖民者赢得独立,但促使其独立的理由实为宗主国、殖民地的贸易纠纷。费城会议制宪者则主要是大地产主、贸易商人和服务于这两者的律师。他们设计了以保护财产权为中心的宪法,造就了以战争和贸易为中心的国家。19世纪前期,美国实现了黑人奴隶制种植园的持续扩张;白人向内陆推进,殖民印第安人生活区,形成美利坚第一帝国。19世纪中后期,美国实行门罗主义,逐渐控制中南美洲,其势力伸入太平洋,成就美利坚第二帝国。冷战时期,美国通过军事手段控制其他国家,同时商品涌入全世界,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由此形成美利坚第三帝国。冷战结束后,主要借助经济、贸易、金融等手段控制中东欧,维护其世界工厂地位,并把中国纳入其所控制的全球贸易体系中。

——姚中秋《生产型国家与军事贸易国家:中西长时段宏观历史比较》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一方面引入苏联或美国的技术和资本,但避免沦为其依附者;另一方面,进行内部组织深化,动员国民拥有的全部资源,首先是劳动力持续投入,集中用于国家认定的优先战略方向。1950—1960年,借助苏联技术和资本推进重工业化;1980—1990年,借助海外华人资本和国内积累推进轻工业化:进入新世纪后,借助国内积累和欧美资本,再度推动重工业化。2011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进而迅速超过美、德、日三国之总和,拥有了全世界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中国成为典型的“生产型国家”。

——姚中秋《生产型国家与军事贸易国家:中西长时段宏观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军事贸易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生产型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因。
4 . 如图是1937-1987年初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据此可以推知

①初级品占国际贸易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②二战后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开始形成
③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④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贸易的最大受益者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某一时期英美经济数据,该时期最有可能是
A.1832-1836B.1914-1918C.1929-1933D.1973-1977
2022-02-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A佳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51年以后,英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救助法、国民卫生服务法等,进一步完善了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福利体系;联邦德国于1957年颁布《农民老年救济法》,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1972年建立农民医疗保险体系;1952年,法国为农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60年将医疗保险覆盖到农业从业人员。”二战后西方国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
A.旨在恢复生产,刺激社会消费B.以社区为基层自治的主要平台
C.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基础D.有利于英国走出“滞胀”的困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什么美国人要制定一部这样分工明确的宪法?就像它的怀疑者所疑虑的那样:以政府低效率为代价的制衡是否值得?对于这些质疑,宪法的制定者们早就给出了明确的答复。托马斯杰斐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嫉妒而不是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权力的问题上别再考虑相信人,要用宪法之链予以束缚,以免受其祸害。”由此可见,美国宪法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达到不只是理论上的,更是保持于实际中的平等的目的。

——摘编自张一风《从美国宪法看三权分立》

材料二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为防止任何形式的政治、经济垄断,欧美许多国家接受并推行议会制,出现了所谓“议会至上”时代。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垄断集团为便于控制国家权力,推崇政府作用,弱化议会权力。掌握经济命脉的大资产阶级及其政治精英,通过复杂的社会过程和政治程序,将其掌握的经济社会资源转化为政治权力,不断扩大政策影响力,把广大民众排除在国家重大决策之外。随着西方国家干预和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职能不断扩大,国家权力进一步向政府转移,行政权力极度膨胀,导致政府与议会、执政党与反对党矛盾加剧,议会立法和监督作用受阻。

——摘编自柴尚金《当今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困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分工明确”的目的。
(2)概括材料二中西方代议制民主出现的变化,简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1-12-1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美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书中写道:“(瑞典)孩子12岁以前,只要生病,父母双方每年最长可以请120天假,用来照顾孩子,并可领取75%的工资。”这一举措的进步性体现在
A.有利于激发父母劳动的主动性B.抚养儿童资金来源社会化
C.拓宽了国内纳税人的纳税渠道D.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9 . 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保障理念由强调个人自助发展到过分强调国家责任;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保障理念则开始强调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共同责任。这理念的变化
A.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B.说明西方社会治理能力削弱
C.反映了民众对国家的倚重D.折射出人们的忧患意识增强
2021-11-21更新 | 623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百所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45年,工党竞选人艾德礼积极回应人民“新英国”期待,承诺建立“福利国家”和国有化,与保守党冷漠形成了对照。工党执政后通过了《国民保险法》,把社保覆盖面扩大到全体国民,由国家承担责任。材料表明
A.英国率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B.工党代表广大工人阶级利益
C.政党政治推动福利共识形成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